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新亮点”

马新忠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新亮点”

今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354列,发送货物5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1%、46%。单月开行量连续三个月破千,连续5个月刷新历史记录。

今年疫情期间,全球各个国家的航空、海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飞、停运等情况,让国际贸易往来、物资交流受到重大影响。而与此同时,作为欧亚大陆的“陆路大通道”,中欧班列则呈现出逆势上扬态势,有力支援了沿线各个国家的抗击疫情工作。

铁路国际运输方式有着更高的时效性,有着近乎全天候的运输方式,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区域颠覆性”。尤其是后者,更是开创了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让未来陆路交通贸易方式成为发展方向之一。

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新亮点”

纵观国际贸易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几乎所有因贸易而繁荣的城市和地区都处在沿海,因为只有港口才能承托海洋航运贸易。也因为这个原因,无数海洋港口因国际贸易而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区域内的“经济明星城市”。然而,这种海洋贸易带来的必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远离海洋的地区也必然会被传统的国际贸易“边缘化”。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因此而来。而中欧班列却颠覆性地把贸易港口进行“内移”,原先远离海洋的城市如今一跃成为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原先地处偏远的地区如今成为一个个耀眼的贸易重镇,有力支撑了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今年前两个季度,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了5122列,同比增长36%,而到了6月份,更是单月突破千列。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累计运送抗疫物资达3.9万吨,共计479万件,其中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消毒类用品以及其他各种卫生医疗用品,帮助沿线国家的抗击疫情工作有序展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应许多国家的请求,中国还为多个国家输送了大量民生物资,在普遍实施“封闭”政策的情况下,这些物资更显弥足珍贵,可谓雪中送炭。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大力支援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抗疫工作,受到了国际上广泛赞誉。这跟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支援,在联手抗疫过程中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新亮点”

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从西安缓缓开出。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这十年里,中欧班列不仅快速成长为重要的欧亚大陆陆路通道,也成为危难时期共渡难关的重要桥梁。这一切,都凸显了我国坚定支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心与信心。

伴随着中欧班列的快速、稳定增长,全球供应链的畅通、物资交流的保障,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这些都是让中欧贸易乃至国际贸易在未来增长的基石。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秩序不断遭到破坏,贸易往来的前景也在遭遇许多不确定性,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正在抬头,原有的较为畅通的海洋贸易通道被大大压缩。在此基础上,寻求一种更为稳定、更为长远的新贸易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所以,在此次疫情期间,不管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亚地区,还是欧洲内陆地区,也都因为中欧班列的畅通,让抗疫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些地区,也因为这条铁路大动脉成为民生保障、物资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42 字。

转载请注明: 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新亮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