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魔咒或被打破 基金经理称最大风险是收益低于预期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股票市场此前两年的持续上涨带动了投资者的热情,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基金好卖时,A股指数曾多次出现“见顶”,这也让市场担忧爆款基金的出现会否再度引来“爆款魔咒”。有业内人士认为,自2019年以来,爆款基金接连出现,行业赚钱效应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让投资者蜂拥而至。在这背后,尤其是理财产品净值化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财富以投资基金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这有望打破“爆款魔咒”现象。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现在比较大的风险是投资者预期太高。因为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是45%,2020年超50%,今年大家都抱着这种预期投资基金,所以大概率短期爆款基金的回报是会低于预期的。 

  爆款基金频现 机构认为“爆款魔咒”或被打破 

  中国证券报报道,易方达基金1月19日公告显示,前一日发行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当天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6.253716%。据此计算,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认购规模达2398.58亿元,创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基金认购规模最高纪录。

  “爆款基金是牛市见顶的信号。”这是股民们经常提及的一句话。历史上,在基金难卖时,往往是抄底A股的机会;在基金好卖时,A股则有过热见顶的可能。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了2010年以来历年偏股型基金的发行情况,2015年时曾有一波发行高潮。结合当时市场走势看,2015年,上证指数上涨9.41%,沪深300上涨5.58%,尤其是上半年的涨幅分别达到32.23%和26.58%。不过,2016年,上证指数下跌12.31%,沪深300下跌11.28%。

  具体到基金单月发行情况看,据新时代证券策略研究分析师樊继拓统计,2009年至今,公募偏股型基金单月发行超500亿元的情形共有11次。其中,有6次随后出现了大级别(半年以上)拐点,3次随后出现了小级别(月度或季度)调整。

  樊继拓认为,基金发行成为反向指标的主因是,2008年至2018年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边缘化。此前,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话语权不断下降,导致每次权益基金发行放量都是上涨后期。

  从单只大爆款基金发行情况看,根据天风证券统计,历史上,单只爆款基金发行意味着,市场情绪正处于或接近阶段性高点。通过梳理总发行份额在100亿元以上的33只权益类基金后显示,上证指数在这些基金的发行日后一个月及三个月出现下跌情况。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去年以来爆款基金发行情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有望打破“魔咒”。某基金人士表示,自2019年以来,爆款基金接连出现,行业赚钱效应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让投资者蜂拥而至。在这背后,尤其是理财产品净值化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财富以投资基金方式进入资本市场。随着公募基金在A股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公募基金发行火爆情况或不会处于市场上涨后期。

  21世纪经济报道也称,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表示,爆款基金魔咒出现源于:

  一方面,基金经理之前的规模和投资方法的匹配性较好,但随着规模的大幅增加,投资方法与规模的匹配性出现偏差,超额收益会呈现下行;

  另一方面,很多高收益基金,往往是风格以及持仓行业较为集中,收益弹性和爆发性也更强,而在市场处于相对中高位置的时候,能否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标的。

  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在大幅上涨之后,会不会经历回调。不过,如今的“爆款基金魔咒”似乎出现了转机。

  比如2020年2月18日,陈光明旗下的睿远均衡价值基金,全天认购金额达1200亿,创下国内公募基金最高认购纪录。Wind数据显示,成立以来的收益为72%,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为48%,该基金收益远高于平均收益。

  张婷分析:“历史上的爆款基金业绩有好有坏,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去年成立的爆款基金,由于市场点位相对较低,收益均呈现了不错的涨幅。”

  “在高收益以及春季躁动的驱动之下,投资者认购热情仍然火爆,叠加目前可投资的优质标的较少,优秀的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逐,最终出现超额配售的局面,这种火爆的场面大概率还会延续。”张婷说。

  业内提醒预期太高存风险 避免频繁“炒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称,某基金经理表示:“我们统计了一下,在2015年6月12日A股5178点之前成立的股票基金有接近90%净值已经超过了5178时,所以即使在历史上估值比较高的时候买基金,持有时间比较长的话,大概率还是能够获得正收益的。所以我觉得和大家高点去买股票相比,买基金相对来说是更好。

  “但现在比较大的风险是大家预期太高,因为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是45%,2020年是超50%,那么今年大家都是抱着这样一个挣钱的预期去的,所以我觉得大概率短期爆款基金的回报是会低于预期的。”上述基金经理说。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业绩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去年基金的平均收益普遍达到了30%-40%,但是这种比较高的收益是难以持续的,不能用过往的业绩来预判未来的业绩。

  目前高估值的市场中,如何控制爆款基金的风险成为关注焦点。

  此次创出公募基金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规模新高的易方达竞争优势的拟任基金经理冯波表示,对于该只基金的建仓,一是控制建仓节奏,初期以绝对收益和控制回撤作为主要目标,希望给投资者相对比较稳定的建仓期。二是重点关注性价比较高的港股投资机会,以及A股中估值合理、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2021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估值水平比较高,更加考验各个基金管理人深度研究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能力越强的公司,基金净值表现越好。我们认为市场在估值波动过程中会提供比较多的投资机会。”冯波说。

  上海证券报报道,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场98.2%的基金实现盈利,该平台也有近95%的用户实现盈利,这两个数据比较接近。

  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但基民的赚钱效应却远不及基金的赚钱效应。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平台用户权益类持仓的平均收益率仅19.19%,大幅低于去年权益类基金42.15%的平均涨幅。

  有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人士认为,不少基民极为重视短期收益,会频繁捯饬买卖基金,还有人每天“盯盘”基金估值走势,将追涨杀跌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很多基民去年收益率没有达到权益类基金涨幅平均线的第一大原因。

  “去年频繁申赎的用户绝对不如买一只好基金并放着不动的投资者赚钱。”该人士说,虽然“炒股不如买基”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但是买基不应当是“炒基”,部分投资者单纯地把基金当成了股票的替代品,频繁申赎自然令收益缩水。并且频繁的赎回会增加不少操作成本,若算上买入基金时的申购费用,则又是一笔开支。

  除此之外,追涨杀跌是影响基民投资收益的第二大原因。去年春节后,以及7月大涨后的调整中,彼时部分平台甚至出现了大量赎回单“带崩”系统的情景。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两次阶段性的波动中,选择赎回的基民皆以踏错节奏告终。如果基民持续持有,可能就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恐慌割肉,造成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57 字。

转载请注明: 爆款魔咒或被打破 基金经理称最大风险是收益低于预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