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以来,市场剧烈波动,沪指接连跌破3600、3500、3400点,前期持续上涨的热门赛道、白马龙头齐齐下跌。
到处都是绿色,红了的只有眼眶……
市场越是波动,大家就越是容易做出一些不够理性的决定,今天小编列举三个,请一定要留心。
等到了底部再开始买基金
当市场连续调整时,不少投资者担心基金会把本金亏掉,于是便想着先割肉吧,等到了底部再开始买基金。
但当市场真正已经跌到了底部,又有多少人敢买呢?
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又开始害怕底部后面还有底部,不敢以更低的位置再进入。
其实,波动是市场的常态,我们无法完美做到回避所有的下跌时间。
在华尔街有人总结过这样的规律:从1926年到1996年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剩下93%的日子贡献的涨幅几乎为零。
来源:兴业证券,20100101-20210308
如上图所示,根据过往十年各类型基金指数回撤幅度以及相应的时间占比,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货基外,各类型基金回撤为0(即创新高)的时间占比并不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调整和蛰伏。
蹭热度&频繁更换基金
投资时,最容易犯“红眼病”。
什么涨得好,买什么,手里握着永远都是最热门的基金,每当自己手里的不涨了,立马割肉追涨其他基金,结果过两天风格变了,再次重复上述错误。最终,再好的筹码也赚不到多少钱。
查理芒格曾做过一个比喻:“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基金投资与此何其相似——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
一项调查显示,31%的基民单只权益基金平均持有时间不到半年,6.32%的基民平均持有时间不到3个月。而单只基金平均持有时间低于半年的投资者中,亏损人数过半。
所以说,基金投资缺的不是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不是优秀的基金产品,而是静待花开的耐心。若持有一只好基,不折腾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情绪化投资
对于投资,人的情绪无非两种:贪婪和恐惧。
行情上涨时,基金大赚一波后,很多人会选择继续持有,觉得还会继续上涨,想要赚到更多;行情下跌时总是急剧缩小自身的风险偏好,转身离场,错过最佳布局时机。
上涨积累风险,下跌蕴藏机会,情绪化配置通常导致的结果是高位进、低位出,正好踏反了节奏。
投资需要纪律管住不安分的情绪,如果做不到坦然面对涨跌,那就不妨选择一只历经牛熊、业绩长期优秀的基金,通过定投分批买入。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波动范围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目标收益。
理财,理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面对持续震荡的市场,管住自己好动的手,淡化短期波动,毕竟投资从来都是一场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