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辛斌】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做金融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没有实施量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外媒称,二十大后,中国金融机构释放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信号。
对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易纲表示,我国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较低,确保了物价走势平稳可控,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全球表现相对稳健。
一段时间以来,境外对人民币的态度复杂。《华尔街日报》29日称,9月份,人民币在两年多时间里首次跌至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以下,并在10月份继续贬值。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下跌12%以上。人民币汇率最近触及1美元兑换人民币7.32元,创下历史新低。美国CNBC网站称,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表态可能会减缓人民币的贬值速度。
易纲表示,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全球第三大篮子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对于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日本经济新闻》29日称,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4月的人民币交易额(日均)为5260亿美元,比2019年增加85%。人民币在总体中所占的交易份额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排在第五位。香港《星岛日报》30日称,人民币越来越“硬通”,是中国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结果,也有全球最大外汇储备的强力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