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迅电子明天上会:持续性存疑 毛利竞超过40%
持续性存疑!!这家系统集成公司明天上会,毛利竞超过40%
来源:放牛塘
明天将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拟上深圳中小板的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主营业务为:
凡是以“整体解决方案”定义自己主营业务的IPO企业,都会引起我们重点关注。
因为使用“整体解决方案”一词,虽然能给人一种牛逼到什么都会的感觉,但具体会什么,听众往往还是一头雾水,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多都是把别人的产品和服务打包在一起交给客户,自己做的实质性事情并不多。
比如有的系统集成企业。
再比如,老板们聘请的、号称什么都会、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上市顾问,实际上往往只是在开会的时候耍耍嘴皮子,具体事情都是券商、会计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干的。
声迅电子“安防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过半,2016-2018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0.10%、64.15%和57.49%,2019年1-6月因为季节性因素导致这一业务规模较低,因此不作分析。
“安防解决方案”的毛利占比也过半,2016-2018年毛利占比分别为35.57%、62.04%和51.62%。
发行人“安防解决方案”主要来自轨道交通领域。
声迅电子2017年同比增加的18,371万元收入之中,就有16,540.83万元的增长额是由“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贡献(相关收入由2016年的1,245.04万元增至2017年的17,785.90万元)。
由此可见,2017年“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业务的发力,是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更需要重点关注。
实际上,这一业务的构成项目非常有限。
2017年“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收入为17,785.90万元,前两大项目合计占据12,928.25万元,占比达73%。
这3个项目中,2个是“监控报警系统”,1个是“安检系统”。
很多定义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自己往往都没有制造能力,发行人也不列外,X光机、摄像机、硬盘、硬盘录像机、路由器及服务器等都是对外采购。
从发行人前五大供应商情况可以看出,“安检系统”对应的设备(X 射线安检设备)主要是从上海瑞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示电子”)采购的。
发行人购买设备后究竟还需要做何种程度的开发?凭什么还能获得65.38%的毛利率?
事实上,瑞示电子(发行人供应商)自身也非常频繁地直接参与地铁公司的招投标,根据天眼查,与瑞示电子相关的招投标信息有150条,多数都是瑞示电子参与竞标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安检项目,不相信的可以去看。
第1条:
第2条: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认为,瑞示电子(发行人供应商)具备独立面向终端(轨道交通公司)提供安检系统的能力。
瑞示电子直接面向终端的和提供给发行人的产品,有多大程度的区别?
发行人从瑞示电子采购设备后销售,还能获得65.38%的毛利率,合理吗?
还有一个小插曲,发行人列示的安检领域竞争对手,竟然没有瑞示电子,跟别人有业务往来、一起参与了招投标,难道不知道别人是竞争对手吗?还是担心如果将瑞示电子这家第一大供应商(2016年)披露为竞争对手,会有不良影响?
异常之处还远非如此!
发行人的销售并非面对轨道交通公司,前面提到的3个最主要项目,都是面对建设公司进行销售。
超出我们认知的是,包括安检系统在内3个主要项目的获取方式,2个是采用商业谈判,1个披露得不明确、可能主要也是采用商业谈判。
关于问题在于,发行人所用设备是外购的情况下还有如此之高的毛利率,此情此景,如果未走招投标程序,难免不让人想入非非。
汇总一下本文的核心逻辑和疑问:
1.发行人2017年业绩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利润从不到两千万元增长至接近七千万元;
2.2017年收入爆发式增长由“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
3.带有一定集成性质的“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毛利率超过40%,其中“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安检系统”业务的毛利率特别高,达到65.38%;
3.“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安检系统”业务的供应商自身具备向终端客户提供产品的能力,发行人向其采购设备后究竟还需要做何种程度的开发?为何还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毛利率?
4.相比设备商直接向终端客户销售,发行人的业务模式要多出两个层级,为何还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毛利率?
5.“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安检系统”业务的供应商是其竞争对手,招股说明书为何不披露?
6.“安防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收入主要由3个项目贡献,3个项目的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人向其销售未履行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
7.发行人供应商具备直接面向终端的能力,发行人业务模式多两个层级,面对大型国有企业销售未履行招投标程序,并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毛利率,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是否可持续?
放牛塘投资者保护研究院认为,发行人在上市之前有必要补充解释上述疑问!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