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公元264年,曹魏司徒钟会“自我膨胀”,自觉可武力抗衡司马昭当局,在蜀地建立新王国,遂在新亡蜀汉将领姜维帮助下,陷害同僚邓艾,图谋反叛曹魏,此事件史称“钟会之乱”。
10月20日,朱一旦团队背后老板王布斯在知乎上以“钟会之乱”一词回应了最近热议的“张策出走事件”,暗示张策夫妇是反骨仔叛主自立门户,掀起了舆论的又一次轩然大波。
21日,在B站澄清视频中,王布斯又爆料了导演小策拿走了团队收入中30%的分成,对一个非股东技术人员来说,这分成比例着实不低。即便张策妻子公布的结算数额没那么高,但有从事同行业的网友评论,“扣除运营成本,30%这个数字应该差的不会太多,对非资方技术型人才来说不算亏待了。”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在此前的相关事件讨论中,网友几乎一边倒营造了一个“资本家逼走酸秀才”的反资本主义叙事。大家都喜欢看“干翻资本家”的故事,但如今看来,这次实属有冤枉好人之嫌。
近两日,朱司员工也开始纷纷跳出来,在B站评论区暗指张策人品有问题,这件事越来越陷入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罗生门漩涡之中。
朱亘张策,相互成就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且乏味。”洗脑的slogan加性冷淡风的表演,伴随“疫情神作”《一块劳力士的回家路》、“《后浪》嘲讽作”《非浪》两部视频的出圈,朱一旦成为2020年度B站当之无愧的年度面孔。
朱一旦,原名朱亘,山东淄博人,新西兰海归富二代;张策,农民家的孩子,自称“来自三线城市的二线导演”,是站在朱一旦IP背后的男人。
常听人说,没有张策就没有朱一旦。但这话反过来说,貌似也成立。
张策是被朱亘亲自招进公司的。18年,短视频公司老板朱亘意图招聘新编导,挣扎在“跟岳父干工程”还是“坚持导演梦想”两难中的张策准备去碰碰运气,两人聊得很投机。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张策当然是孵化“朱一旦”的头号功臣。在坊间“职场吐槽类”短视频扎堆之时,张策敏锐选取了罕见的“老板视角”做故事解构,一个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戴金表、手持11家公司)、精神世界极度空虚(枯燥、乏味)的中年土豪形象跃然荧幕之上。C座802,朱总办公室,成为枯燥生活的圣地。
朱一旦一面戳中了屌丝对富人生活的刻板想象,一面将“土豪主角”与“小人物配角”并置在同一场域,生发出荒诞、无厘头的“反差萌”黑色幽默,再巧妙融“时事热点梗”于剧情,令它快速在主流乃至下沉市场中传播发酵。
“非洲警告”、“酒肉朋友”等剧情梗反复call back,一时间成为B站风光无两的流行语素材。《一块劳力士的回家路》讽刺口罩商家投机倒把的无良,精准抓住疫情时的大众情绪,成为短内容出圈“王炸”级成功范例。
坊间媒体圈素来有这样的论调,将张策视作《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IP持有者,认为朱一旦只是张策输出人物符号的“躯壳”,于是为沦为幕后“打工人”而被团队“藏”起来的张策打抱不平,将张策比于刘邦身旁的韩信。
但在犀牛娱乐看来,用“相互成就”来形容朱张二人或许更为准确。朱亘曾数度在公开场合赞扬小策的天才、聪慧,张策也在采访中表达过“如果不是朱总,用王总或者其他人,这个IP也绝对不会成”的观点。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换言之,二人其实谁都不离不开谁。如果说张策是“打工人”的话,“感觉被绑架而腻了”的朱一旦何尝又不是张策剧本里的“打工人”。他们两个,缺少谁,想再创造出一个“朱一旦”都难上加难,不信你看看现在。
复盘“出走事件”始末
在停更20多天后,朱一旦终于在10月16日释出新一期节目,谁曾想,粉丝等来的是一句“我真的有点腻了”;当天早上才9点,张小策仿佛就“迫不及待”发出分手声明,宣告了这位“灵魂创作人物”退团的决定。
坊间一直传闻朱一旦的“枯燥味”皆出自张策之手,观众带着这样的预设观看张出走后的两期新节目,少了策式配音的灵魂注入,果然纷纷感叹“没内味了”。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说实话我真的有点腻了》里,朱一旦对小编剧大吼“拍个短视频还装什么上帝”,用“我想要换一个BGM,忘掉之前的荣誉,重新开始”打起“做自己”的感情牌。岂料,观众不吃这套,当天就让账号掉粉3.6w。
随后是朱一旦官方账号在知乎的回应,称与策没有任何矛盾,支持张策的决定;
20日,张策在个人B站号上发布《我和我的朱一旦》,回应三连:和朱关系可以、公司管理混乱、公司不是朱一个人的。至少在公开场合,朱张两人维持了一团和气。但那句“公司不是朱一个人的”,看着很扎眼。
“钟会之乱,谁是司马昭?”去天眼查翻开出品方公司股东列表,你会发现,和朱亘同持30%第一股份的是王星越,也就是B站的王布斯。如此看来,在现实的劳务关系中,张策确是王布斯和朱亘的“打工人”,文章开头“老板”王布斯一句“钟会之乱”的暗讽,就给人很大的戏剧冲突想象空间。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继续被掺合进事件的还有开头所提的“吃瓜同事们”。王布斯B站发澄清视频,指出知乎“钟会之乱”是负责运营的同事所发,证明自己的清白。但网友都忍不住吐槽,哪个运营有权利运营老板个人号,且站在“帝王将相”的角度,发出“钟会之乱”这么情绪激烈的“气话”?
而在B站有关视频的评论区,公司员工的留言大都是跳出来指责张策。相比与朱亘的关系,与小同事的糟糕关系或许是张策离职的又一诱因。你很难说同事都是“小人行为”。因为据海藻、吱吱的账号回复,张策经常跳票给小员工拍的视频内容,结果他公司外的个人号内容更新即时,粉丝却与日剧增,这就难怪没有一个同事为他说话了。
一版故事是“张策因被公司欺压出走”,而在“另一版故事”里,王布斯员工眼中的张策摘不下一个“叛徒”的名号。不管你站哪一边,其实在梳理事件始末后,你会发现,此次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型问题”。
朱一旦团队的两大IP,无论朱总系列还是802员工系列,项目内容的策划、编剧、导演都仰赖张策一人,新编剧青黄不接。长此以往,这样的创作结构必定导致公司、同事和张策的矛盾越积越深。当马云所说的“心理委屈、钱给的不到位”定律再次应验,张策的出走几乎是迟早要发生的。
内容团队难逃分家魔咒?
当下是“信息爆炸”时代,网红的生命周期可以用秒来计算,“一夜爆火”和“一夜凉透”的故事常常同时发生。即便是头部自媒体账号,内容焦虑、内部不合是日常横亘在每家创作公司发展路上的两座大山。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尤其是各大平台的头部自媒体“小作坊”,几乎无一例外都面临两方面发展困境:
一方面,再优质的内容团队,长时间都会面临创作灵感枯竭、重复同质化创作、艺术与商业内容平衡的矛盾。长此以往,“核心创作者”往往会产生委屈心理,要求利益补偿,但公司管理层不愿或没有能力给到这种补偿。
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层面,谁都知道过于依赖个别创作者是一个高风险行为,故短视频内容公司都试图向MCN机构转型,培养新人创作者,企图打造成功新的IP内容,以“替代”头部创作者来分散风险。但从一家“小作坊”工作室向MCN大机构进阶,最终能成功的又有几个。
18年,唐马儒与暴走漫画对簿公堂算是公众第一次见识内容公司和卑微员工的“公开撕破脸”。唐马儒扮演者李迪当年在微博发声,声泪俱下地控诉了暴漫团队对他“惨无人道”的迫害,舆论一片哗然。
“首席鉴黄师”唐马儒是最早从暴走大事件上火起来的IP,当时也是除王尼玛之外观众最熟知的一个。岂料暴走公司很会资本那一套,李迪声称遇上一份不平等合约:“暴走可随意维持与解除与我的雇佣关系”、“报酬为拍摄时当场协商,但发放方式、发放时间都无详细规定”。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如若李迪所言非虚,不得不说,暴走在战略发展上的确比其它内容团队想得长远,特别懂得“不在一个IP上套牢”来分散风险,暴走也确实曾是人物IP贡献最多的团队之一,王尼玛、王尼美、张全蛋、赵铁柱等皆出自其手。
近段时间,各行各业类似的“出走事件”屡有发生,池子踢爆笑果丑闻、李佳琦付鹏“分手”,当时都惊爆了脱口秀界和直播带货界,艺人一旦出圈,幕后创作者心生委屈,似乎都逃不脱分家的魔咒。
对于李佳琦这样盈利模式稳定的机构来说,分家并不代表终结。但对内容团队而言,好的内容本就产出不易,好内容能成功出圈更是“可遇不可求”。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朱亘和张策的分手,两边都一损俱损,利益分割不均酿成的很可能是“双输”的局面。短期来看,“朱一旦”账号想重振旗鼓难度颇大,张策出走创业能否出头也未可知,但无奈分开是双方自主的选择,非要争论谁对谁错,意义不大,一切都是利益之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31 字。

转载请注明: 朱亘和张策,互为「打工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