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夏
10月29日,蓝光发展交出了前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8.56亿元,同比下滑了52.65%,净利润-67.0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89.43亿元,同比转亏。
如果纵向对比几年的成绩单,会发现川籍“地产一哥”蓝光发展。在四川从未如此“狼狈”。要知道,2019年和2020年,蓝光发展分别赚了34.59亿元和33.02亿元。相当于2021年前三季度一下就亏掉了两年的盈利。
如今,房地产企业越来越难做。此前泰禾集团、华夏幸福等知名地产都面临了严峻的困境,而恒大集团今年也面临债务危机。此外,如今蓝光发展也开始面临债务危机,它会是下一个泰禾吗?
三年前,福建人黄其森误判形势,疯狂的杠杆化作了反噬的黑洞。在经历了收入锐减、债务违约、诉讼等危机后,泰禾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现在,很多业内人士都担心蓝光是否会走泰禾的老路。
事实上,在2021年,蓝光还在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1位。蓝光发展从一家汽配厂到销售额千亿的中国房地产企业30强,蓝光的故事其实很励志。蓝光发展创始人杨铿,196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其早年以生产汽车配件起步,90年代后期又开始在成都开发大型电子电器市场,逐渐积累起个人的财富和人际关系。
1990年,杨铿建立了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在房地产市场的打拼。经过30年的奋斗,成功将蓝光发展成为了2万人的百强企业。2021年4月,杨铿还以13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谁料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阴云。
与此同时,蓝光也开始了频繁的“甩卖”行动。去年7月,蓝光以9亿元的价格出售了迪康药业的控制权。今年2月,蓝光将蓝光嘉宝服务64.6203%的股份转让给碧桂园服务。今年5月,万科A将以60亿元收购蓝光在华南和华东的资产包项目。此外万科A将以20亿元收购蓝光发展20%的股权。
种种迹象表明蓝光非常缺钱。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年6月4日,蓝光发展创始人杨铿却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让年仅26岁的杨武,史上最年轻的“地产二代”接手。与此同时,蓝光内部的核心高管却纷纷离职。
此外,在杨武正式上任之前,蓝光发展就遭遇了“债股双杀”的局面。截至11月2日,蓝光发展每股报价为1.69元,总市值仅为51.29亿元。在债券市场,据平价统计,截至2021年7月6日,蓝光共有15只股票债券,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券5只,规模高达114.34亿元。然而,包括16蓝光01、19蓝光02和20蓝光02在内的许多债券在7月份因价格远低于发行价而停牌。
同时,大公国际、中诚信等评级机构下调了蓝光发展的信用评级。 7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四川蓝光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CCC-”下调至“D”,将公司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C”下调至“D”。这已经是标普评级的最低一级,根据蓝光发展公告,截至9月24日,仅蓝光发展未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就高达215亿元。
蓝光发展坦言,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融资环境的叠加影响,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回笼率放缓,公司不同阶段流动性紧张。此外,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公司无法按期偿还部分债务。截至9月底,蓝光发展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90.31%。
在房地产行业,如果能继续借到钱倒也不是致命的。不过,从房地产企业融资新规的“三道红线”来看,截至上半年,蓝光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为 227.78%。两个指标都已踩线。至于现金短债比,南方日报的计算数据为0.23。踩三道红线意味着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规模。再者,如果引进战投不利,等待蓝光的将是更大的债务危机。
而蓝光走到如今的地步,早在很久以前就埋下了伏笔。2015年至2019年短短四年间,蓝光发展销售额从183.7亿元直接飙升至1079.8亿元,一跃成为千亿地产企业。遗憾的是,2019年蓝光以极高的价格拿下了52块土地,70%的土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高溢价、重仓三四线都让蓝光赶上了,众所周知现在卖这样的房子有多难。
不过最终的导火索是,去年10月蓝光与平安就华南项目进行了融资合作,融资金额超过10亿。协议规定半年后可提前退还,协议期限为两年。然而,该资金被蓝光延迟了大约10天才还上,直接导致了平安违约。因此,平安将蓝光列入了自己的合作黑名单。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守约非常重要。一旦出现违约,信任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蓝光的信用评级开始一路下滑,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据中国房地产网数据,2019年以来,中国已有1000多家房地产企业申请破产。据悉,蓝光上海总部已撤离,千亿地产企业重回四川。在二代的带领下,蓝光是否还有希望,卷土重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