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文|互金商业评论

5月8日,经历去年业绩大幅下滑、裁员漩涡、处于艰难转型中的捷信消费金融又迎来不利消息。联合资信当天发布了《关于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主体及相关债券列入评级观察名单的公告》。

公告称,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经营业绩表现暴露出其业务处在转型期,业务规模收缩趋势较明显、高管稳定性呈现一定波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盈利水平承压、未来经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与融资环境等产生影响。同时,母公司捷信集团大幅亏损及实际控制人离世或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公司对捷信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综合考虑,联合资信决定将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源自联合资信公告。

一、“稳定”难以继续“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捷信消费金融上一次评级是2020年7月17日,联合资信给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其相关债券的信用等级均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但这一次,联合资信给出的结论是:“评级观察”。为什么呢?

通常来说,评级观察是由某个事件触发的,主体或债项处于评级观察期的时间相对较短。触发评级观察的事件可能是已经发生的,也可能是预期会发生的,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下,都意味着主体或债项的信用等级此时是不确定的。

评级观察表明信用等级具有较大的变动可能性,并且可能朝着该方向进行变动。当然,这种变动包含几个可能的方向:1)是正面,表明评级有上调可能;2)负面,表明评级有下调可能;3)发展中,表明信用等级可能上调,也可能下调,或者维持不变。

具体到捷信消费金融,从联合资信提供的信息看,捷信消费金融无论是业绩滑坡、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还是高管变动频繁,都展示了较为负面的画面,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无法提供乐观信息。

从公开信息看,捷信消费金融的评级展望很难继续使用“稳定”一词了。

联合资信选择将捷信消费金融主体放入“评级观察名单”,而没有做评级展望,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捷信消金还要继续发债。

从捷信母公司捷信集团的评级看,亦不乐观。自穆迪的评级体系中,自2004年至2016年的9年中,捷信集团的评级展望3次为“稳定”,6次为“消极”。2017年2月,穆迪甚至撤回了此前所做的评级展望,此后再也没有对捷信集团给出过评级。

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捷信集团官网披露了旗下各家子公司的评级结果,但很遗憾,不包括中国的捷信消费金融。捷信越南金融公司、印度金融公司、以及SB JSC银行的短期评级最好的是A1,长期评级最好的是A-。提供评级的机构包括惠誉国际、穆迪等。

相比之下,联合资信自2018年迄今给予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相关债券共发表过4次评级报告,评级均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是捷信消费金融在捷信集团中一枝独秀吗?恐怕不尽然,至少自2020年开始,捷信消费金融的业务基本面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二、年报前夕突换会计师事务所

其中一个不为人注意的事件是,捷信消费金融在2020年底突然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

2021年2月1日,捷信消费金融披露称,公司股东捷信集团于2020年12月14日决议通过《关于聘请外部审计机构事宜》,捷信消费金融根据此决议决定聘请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2020年度外部审计机构。而此前几年服务捷信消费金融的都是全球四大之一的毕马威。

企查查显示,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原名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注册地为天津滨海新区。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该所在2018年8月迄今不到3年时间内,累计被证监部门出示警示函和行政处罚达13次,可谓审计机构中的“惯犯”。

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截图自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官网披露信息。

那么,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因为什么被处罚呢?

2020年9月14日,证监会福建监管局行政发布对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决定书〔2020〕4号。处罚书显示,中审华在为白茶股份2017年财务报表提供审计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017年12月25日,中审华湖南分所与白茶股份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为白茶股份提供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服务。2018年4月20日,白茶股份2017年度报告披露公司当年利润总额261.81万元,但是,白茶股份通过虚假手段虚增利润460.46万元,而中审华并未发现。

最终,证监会福建监管局作出处罚决定:责令中审华改正,没收业务收入15万元,并处以15万元的罚款;对姚运海、贺诗钊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的罚款。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2018年和2019年,捷信消费金融的审计机构均为国际四大之一的KPMG(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作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在国内审计领域的声誉还是比较好的。

公开记录显示,2018年9月,因为毕马威华振以及4位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富贵鸟(01819.HK)2014年和2015年公司债券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过失,福建证监局对对毕马威华振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出具警示函。除此之外,毕马威并没有其他不良记录。

所以,将声誉良好的毕马威替换成一家不良记录多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捷信消金的动机是什么?节省成本还是有别的考虑?

三、逾期贷款占比达21.87%

再来看看捷信消金的2020年年报情况。

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捷信消金总资产652.07亿元,负债总额537.61亿元,所有者权益114.46亿元。2020年净利润1.36亿元。而2017年-2019年,捷信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分别为10.22亿元、13.96亿元和11.40亿元。

净利润下滑的背后,是捷信消金业务规模的快速下滑。

截至2020年底,捷信消金贷款余额601.14亿元,贷款净额为576亿元。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的贷款余额分别为779.23亿元、898.35亿元、970.13亿元。可见,2020年,捷信消金贷款余额同比下滑幅度达61%。

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业务规模急剧收缩的同时,捷信消金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2020年,捷信审计报告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2.8%,拨备覆盖率为150%。

但是,从不良贷款以及核销规模看,捷信消费金融的坏账压力非常巨大。从下表可以看出,虽然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披露的逾期贷款规模逐步走低,逾期率也低于5%。但这些数字掩盖了捷信消费金融真实的不良情况。

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2017年-2020年,捷信消金核销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核销不良贷款约49亿元,2018年猛增至109亿元,2019年和2020年分别核销119.91亿元和112.85亿元。过去4年,捷信消金累计核销391亿元坏账。可以做对照的是,这四年里,捷信消费金融累计净利润只有37亿元。

这也意味着,捷信消金一年核销的坏账就是过去多年累积利润的3倍!

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金融放贷业务是典型的“利润前置,风险后置”。前几年盈利好的时候,捷信消金尚能消化巨额坏账,如今规模下滑后,如何面对居高不下的坏账率呢?

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金的贷款减值准备金余额仅有24.82亿元,不到2018年末和2019年末的一半,也是过去四年来的最低值。然而,捷信消金的贷款余额还有大约600亿。

联合资信报告称,2020年末,捷信消金逾期贷款占比高达21.87%。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逾期贷款占比分别约16%、21%、16%,一直居高不下。

四、高管人员变动频繁

捷信消金的颓势也反映在其高管人员变动上。自2020年年中以来,捷信消金核心高管纷纷离职,迄今大多数职位仍未宣布接替人选。

2020年6月,捷信消费金融公告称,首席风险官LI HONG离职。公开信息显示,LI HONG于2018年11月获监管批准担任捷信首席风险官。

2020年7月份,捷信宣布法定代表人由RomanWojdyla换成OndrejFrydrych。

2020年10月,捷信宣布,RomanWojdyla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2021年3月末,OndrejFrydrych被监管批准接任总经理。

2021年2月26日,捷信宣布OndrejFrydrych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

2021年2月28日,捷信公告,首席财务官王涛离职。公开信息显示,王涛于2018年11月获监管批准担任捷信首席风险官。

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显然与捷信业务发展“脱轨”有关。近两年来,主打线下业务起家的捷信消费金融虽然表面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已经不断被主打线上模式的同业所赶超。客观说,10年前,捷信消费金融刚进入确实为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理念、新模式。但过去这几年,国内持牌金融机构无论在科技投入力度、模式创新、风控水平上都已将捷信甩在身后。

对于昔日消费金融王者的捷信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思求变就会被淘汰。

痛定思痛之下,捷信提出了数字化和有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转型战略,目前看前景并不明朗。过往的路径依赖、旧有的不良资产包袱以及来自同业的激烈竞争,都将严重制约捷信顺利突围的可能性。如果一定要给捷信一个短期评级展望的话,或许“不确定”才是更贴切实际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726 字。

转载请注明: 捷信消金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年报前夕更换审计机构,发生了什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