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燃料电池电堆龙头企业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通过换股方式全资收购专业催化剂和膜电极供应商——苏州擎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并购是国资牵头的战略整合,两家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头部公司强强联手,国产大功率电堆将植入“中国芯”,双方将共同建立从催化剂、膜电极到电堆的一体化协同开发体系,助力我国自主技术产权的氢能产业发展和产品的国产化进展。
国产大功率电堆取得持续突破
电堆是燃料电池的“发动机”,决定整车动力特性;膜电极是电堆的“芯片”,是氢能转化成电能的反应场所,占电堆成本的60%以上。氢晨科技和擎动科技正是氢能产业上下游的两大头部企业。
氢晨科技由上海交通大学孵化,经过15年持续研发,实现了“0到1”的基础理论突破、“1到10”的原型样机开发和“10-100”的产业化落地,四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累计交付超1000套,广泛应用于商用车、公交车、快速公交(BRT)、重卡、无人机、叉车等场景。氢晨科技在临港新片区建成了集研发、生产、测试于一体的燃料电池电堆产业化基地,打造了产能达10000台套/年的全自动化电堆生产制造产线。氢晨科技总经理易培云介绍,由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H3技术和230kW电堆,在功率密度上达到了6.2kW/L的国际领先水平,超过国际头部公司,该产品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对外批量交付。
长期以来,氢晨科技在国内寻找共同合作进行自主技术开发的国产化膜电极厂商,希望从零部件设计研发开始,贯穿电堆研发生产全流程,落地技术指标水平国际领先的产品。
自主膜电极让电堆有了“中国芯”
作为燃料电池电堆的“芯片”,膜电极三大核心材料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长期被国外垄断。擎动科技是国内极少数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催化剂,并将其批量搭载至膜电极上的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材料制造商。
擎动科技自创立伊始就瞄准燃料电池核心“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和生产高性能、长寿命的催化剂和膜电极,于2017年自主开发出第一款产品并持续迭代,并在2019年投产自主开发的卷对卷直接涂布法的膜电极生产线,实现了从催化剂材料、膜电极设计、CCM涂布到膜电极封装的全生产工艺流程国产化。目前,擎动科技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改变了原有国产高性能膜电极生产空白、国内车用膜电极以进口为主的困境。
此次强强联手,可谓“一拍即合”——双方达成共识,氢晨科技将通过换股形式收购擎动科技100%股权,擎动将成为氢晨的全资子公司,并继续相对独立地运营。
国资牵头战略整合,打通燃料电池产业链
上海拥有氢能制-储-运-加、燃料电池及零部件全产业链,正在培育“一环”“六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在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被纳入“4+2+2”产业体系,临港还将建设“国际氢能谷”,打造氢能发展引领区。近期,临港集团专门设立了临港氢能公司,打造集原创技术、场景应用、产业孵化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在氢能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申能能创、临港科创投、上海自贸区基金的前期投资,上海国资均成为两家高科技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此次并购也是国资牵头的战略整合。
据悉,两家公司将共同建立起从催化剂、膜电极到电堆的一体化协同开发体系。氢晨科技在电堆前瞻性研发方面的技术能力,与擎动科技对高性能、长寿命催化剂和膜电极产品的关键材料开发和生产能力,实现核心材料和部件的自主配套和迭代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新型电堆产品的整体开发效率和技术指标水平,建立两家公司在产业链上的“护城河”。
此外,两家公司将实现供应链协同和增效,将电堆工艺和设计降本深入到材料层级,使两家公司的产品更具备市场竞争力。公司生产出的优质零部件产品,将通过开放生态业务的形式,向公开市场客户出售,推动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作者:周渊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