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快车道”上提质升级
日前,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赵忠会(左一)和同事在审核一档即将在海外播放的影视节目的配音版本。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供图
今年以来,陕西省延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图为一家科技企业员工在延安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是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是以数字贸易、金融科技等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专业园区。图为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一区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最近,服务贸易领域迎来不少新消息:一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8%,今年准备制定适用于所有21个自贸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2022年服贸会将增设环境服务专题、展览展示不少于12.6万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贸易强国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衡量指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正迎来新机遇。未来应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定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以及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合作,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在“快车道”上提质升级。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快
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赵忠会和同事正忙着录制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第四季老挝语的配音版本。“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的一个服务出口项目,目前已完成老挝语、英语和罗马尼亚语的字幕翻译,相关语种配音版本的录制工作基本完成,节目过几天就会在老挝国家电视台、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播出。”赵忠会对本报记者说。
赵忠会介绍,公司服务出口主要涉及优秀国产影视剧为代表的媒体领域、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领域、跨境电子商务/图书领域等。2021年完成了1万余标准集的多语种配音和字幕翻译工作,在195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播放,总时长共计45万分钟,全球点击量超百亿次,带动出口产值几十亿元人民币。“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承接了大量国外包机和商业航班的隔离酒店驻场翻译任务,涉及英、日、德、韩等多个语种,为近150个航班的1万余名旅客提供翻译服务。”
近年来,中国服务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14569.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8%;其中服务出口7139.8亿元,增长30.8%;进口7430.1亿元,增长21.3%。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9.5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56.4%至290.3亿元。
“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重点领域进步突出,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记者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相关创新不断涌现,知识产权拥有量越来越高,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形成了新的供求关系,包括云视听服务、网上零售、远程医疗等在线消费场景。
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科技保险共保体,湖北省武汉东湖高新区这段时间在知识产权发展和出口方面新动作频频。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专利授权量为312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596件,占全省51.5%。目前,海内外共有超40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驻东湖高新区。
商务部服贸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6156.6亿元,增长14.1%。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3500.6亿元,增长16.3%;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22.1%、14.6%、11.2%。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2656亿元,增长11.4%;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134.9%。
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力度更大
如何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在重庆自贸试验区,一项新探索正在酝酿——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李巡府表示,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探索与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总体要求高度一致。重庆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去年,中国跨境服贸领域首张负面清单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这张清单的推出是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在跨境服贸领域开放力度更大。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今年准备制定适用于所有21个自贸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并将适时推动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的一份观察报告指出,海南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是对服务贸易开放的一个压力测试,此次积累的开放经验,对于全国版和自贸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较大借鉴作用。相关措施推动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
从海南到重庆再到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新看点不断。
距2022年服贸会还有不到4个月时间,相关专题活动近日在服贸会数字平台举办。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活动期间介绍,2022年服贸会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9月在北京举办,聚焦服务贸易热点趋势,突出数字化和绿色发展,增设环境服务专题;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成果发布和配套活动共6类活动。其中,展览展示不少于12.6万平方米、会议论坛和投资贸易推介等交流洽谈活动百余场。
与服贸会紧密相连,“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备受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初对外发布《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日前,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第二批共14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作为最新入选机构之一,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院长李世明对记者说,“我们的中医药服务出口主要以周边国家为主,目前已在韩国设立医疗联络处等,同时充分利用延吉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中(朝)医药特色诊疗服务。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数字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实现健康管理、监测数据共享、远程教育及远程会诊,增强国际诊疗服务能力,以东北亚国家市场为重点扩大服务出口规模。”
政策支持更加精准有效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面临风险挑战。
应对冲击,企业积极行动,用好新技术、拓展新市场。
“随着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跨境交流环境发生变化,对海外译员派驻、会展服务等口译业务开展有所影响。”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傅强对记者说,“面对挑战,还要练好内功。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方面投入,开创语联网平台,在产能智能化组织调度、机器翻译以及人机共译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建立了人工智能多语言处理算法体系,将翻译作业流程从过去以人主导转变为以AI主导,提升整体作业流程效率10-30倍。目前,我们仍在加大力度完善并丰富语联网生态体系,力争链接全球500万以上的译员资源,整合全球1000个以上的机器翻译引擎。同时,加快建立全球机器翻译产能中心,在短视频、跨境电商等文化消费领域开辟新的业务通路,丰富和扩大语联网的语言服务范围。”
政策措施不断加力,为服务贸易增量提质创造更好的条件。延吉市商务局局长辛星海对本报记者说,“为推动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应对挑战,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在资金方面,对相关单位在人员培训、资质认证、软件开发等领域投入的经费予以支持。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方面,充分利用本地旅游等优势资源,推动企业对外合作,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等重大展会,鼓励企业利用线上平台拓展服务出口渠道。”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李苏满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大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在此聚集发展,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超四成。我们将继续健全促进机制、政策扶持和统计监测体系,推动特色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帮助企业抱团闯市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和影响力大的专业类服务贸易企业,扩大特色优势服务出口规模。”
“聚焦文化服务出口,东湖高新区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支持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自贸综合协调局副局长龙霄对记者说,“将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布局一批文化产业重大示范工程,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和文化产品,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区,推动扩大服务出口,促进服务贸易稳定增长、创新发展。”(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5月10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