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引热议!专家齐发声:市场要对平台债违约有所预期 建议建立可持续积累模式

财联社(上海,记者 潘婷)讯,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办的《中国金融报告2020》新书发布暨高层研讨会上,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处理巨额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任务。

会上,专家表示,美国的债务泛滥与长期超低利率和负利率“内洽”,我国则相反,呈现高债务高利率现象;因此,展望未来,我国利率水平或维持稳定水平,或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来看中国债务,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部门债务值得重点关注,市场对平台债违约要有所预期。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指出,未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强刺激的情况下,我国宏观调控应保持定力,避免宏观杠杆率的过快攀升和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审慎应对与化解可能产生的风险调整,避免爆发区域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继续深化改革扩大金融开放;建立可持续债务积累模式。

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任务

李扬在会上表示,全球债务泛滥已非一日。统计显示,到2020年底,全球债务总额超过281万亿美元,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355%,比2019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以全球75亿人口计,人均负债3.75万美元。

21世纪以来,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先后陷入债务危机。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些都是掌握全球储备货币发行权的发达经济体。这些发达经济体施行“超常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利率水平长期下行,全球陷入超低利率和负利率陷阱。

李扬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处于长期下行通道,资本的边际产出亦呈长期下行趋势,货币当局释放出的流动性绝大多数不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滞留在金融和其他流通领域。总体来看,源源不断的货币资金大都进入了资产市场。

具体来看,一部分进入股票市场,导致股价不断上涨;另一部分进入债券市场,导致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出现负利率、长短期债券收益率倒挂;再有一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在经济下行期间诡异地逆势上涨。

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债务更是“一泻千里”,因此李扬认为,处理巨额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任务。

高债务高利率对我国利率调整造成较大制约

李扬认为,美国的债务泛滥与长期超低利率和负利率是“内洽”的。据了解,目前美国政府每年支付的国债利息接近6000亿美元,但由于利率持续走低,国债利息占GDP的比例已创至少三十年来的新低,所以,美国政府债务的是可持续的。

这种以本国主权债务为基础发放基础货币的模式,本质是国内国际一体化,为本国货币国际化提供最适机制。此模式下,美国贸易逆差——美元——美国政府债务,形成了一套内治且自我强化的闭循环,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因此被不断加强。

中国债务方面,张晓晶指出,2020年,冲击之下,我国经济仍实现了2.3%的正增长;同时,我国的实体杠杆率攀升了23.6%,政府杠杆率攀升7.1%,均低于国际水平。

“与国外债务泛滥和长期超低利率的情况相反,我国呈现高债务但高利率的现象。”张晓晶表示。目前我国的债务水平是GDP的2.7倍,总额约274万亿,宏观杠杆率攀升导致利息负担越来越重,给我国利率调整造成很大制约空间。业内主流观点认为,未来,我国利率水平或维持稳定水平,或呈现下降趋势。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隐患要打破“信仰”

具体来看中国的债务,李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隐患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010年之后,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就开始高于中央政府;具体分区域来看,除陕西省之外,其他省份2020年的债务率均高于2019年,总体来看,各地区债务率上升较快。

张晓晶也指出,高杠杆率使得我国债务向公共部门集聚。这种模式主要靠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中央政府四位一体,使我国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公共部门。

对此李扬认为,地方的财政和金融相连,存在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互溢问题。中国债券大多被金融机构购买并持有,近90%的地方政府债都由地方金融机构购买。这致使债券市场较难发挥其直接融资和提高市场化水平的功能,且扭曲了市场资金供求关系。

如何让这个债务累积模式可持续?张晓晶表示,最主要的就是要打破所谓的政府兜底、政府担保、政府“信仰”。他认为,去年信用债违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企“信仰”。今年来看,市场担心平台债是否会违约。

4月13日,监管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在他看来,文件给融资平台“信仰”打了预防针,提前释放平台债可能违约信号,让市场有所预期。

此外,李扬认为,还要重点关注居民部门债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超过德国和日本。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贷款需求增长,居民消费和短期消费性贷款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李扬表示,居民债务问题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这强化了居民债务风险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互溢。此外,2010年以来居民债务的上升趋势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趋势相似,尤其值得警惕。

展望未来,张晓晶表示,一要保持政策定力。财政政策扩张力度较2020年有所下降,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强刺激的情况下,我国宏观调控应保持定力,避免宏观杠杆率的过快攀升和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

二要把握好风险定价市场化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稳步推进风险定价的市场化。在这一前提下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审慎应对与化解可能产生的风险调整,避免爆发区域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既要推广注册制以及退市制度,整合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也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开放,放松中国投资者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的限制。

四要建立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稳步推进破产重组和债务重整,硬化国企与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突出竞争中性,纠正金融体系的体制性偏好。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83 字。

转载请注明: 债务引热议!专家齐发声:市场要对平台债违约有所预期 建议建立可持续积累模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