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ST股 推迟新股纳入 上证指数能否成为“上证牛指”

根据上交所周末发布的公告,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此次修订内容包括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即ST股、*ST股),延迟新股计入时间,将科创板证券纳入上证综合指数样本空间。

对上证指数进行修改,这在A股市场还是比较少见的。虽然指数的修改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这种修改通常是对成份指数的修改,即对成份指数的样本股进行调整。但上证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也称“上证综指”, 其样本股是在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所以,上证指数的样本股与其他成份指数不同,不存在调整的问题。虽然历史上,上证指数有过三次调整,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调整,而不存在对样本股本身的调整,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是上证指数的样本股。

而这次对上证指数进行修改,究其原因,是因为某些人认为上证指数“不涨”的缘故。应该说,将科创板股票纳入上证指数样本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科创板股票属于“上交所上市股票”范畴。而剔除ST股、*ST股,推迟新股计入时间,则明显是因为这二者“拖累”了上证指数的缘故。毕竟ST股、*ST股总体上成为被市场抛弃的对象,而目前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是上市第11个交易日,由于新股上市之初的暴炒,因此第11个交易日计入指数,这就相当于上证指数在高位“接盘”,新股成了指数下跌的力量。所以,此次对上证指数的修改,主要还是希望上证指数可以改变“滞涨”的习性。

对上证指数的修改,见证了上交所的用心良苦。毕竟上证指数是综合指数,作为综合指数,就应该包括ST股与新股,包括上交所上市的全部股票。但将ST股剔除出去,让新股在上市后的一年之内不能计入指数,上证指数显然失去了“上交所上市全部股票”的意义,上证指数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指数,也变相成为了“成份股指数”。其实作为综合指数,就应该真实地反映市场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将其中某些妨碍指数上市的因素剔除。剔除了某些因素的综合指数就是一个失真了的综合指数。而按照这种剔除法,是不是可以将其他妨碍上证指数上涨的其他股票也都剔除出去呢?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那么,经过此番修改,上证指数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上证牛指”了呢?应该说,在剔除了ST股、*ST股,并推迟新股计入时间之后,上证指数确实去掉了两个包袱,这会让上证指数的步履轻松些许。但上证指数要成为“上证牛指”仍然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导致上证指数不涨、滞涨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指数的编制方法上,而是因为A股市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比如,A股市场扩容压力巨大,既有新股的大量发行,也有上市公司饥渴的再融资,更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重要股东如狼似虎的减持套现,这种扩容极大地削弱了股市上涨的动力。又比如,上市公司业绩频频变脸,包括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在内的各种地雷频频引爆,这些都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以及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再比如,各种造假行为频频发生,造假上市,财务造假等,这些行为或得不到从严查处,如目前A股最大的造假者康美药业仍然没有退市,而一些退市公司却并没有赔偿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的利益一再受到损害。正是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动摇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成为妨碍股市上涨的重要因素。这显然不是修改指数的编制方法就能够解决的。

并且就上证指数本身而论,此次上证指数的修改,并没有改变五大行以及两桶油在上证指数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五大行与两桶油是上证指数的重要权重股,总体上表现为“稳定有余、活力不足”,这同样会是上证指数成为“上证牛指”的拖累因素。之前,市场指责上证指数“失真”,其中一个主要指向就是五大行与两桶油。所以这次上证指数的修改,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实际上是综合指数本身的弊端,是很难被改变的。

所以,尽管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这次对上证指数进行了修改,但上证指数因此成为“上证牛指”的可能性并不大。上证指数要走牛,这需要寄希望于市场各方面因素的改观,而不是单纯依靠指数编制方法的修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2 字。

转载请注明: 剔除ST股 推迟新股纳入 上证指数能否成为“上证牛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