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公司频启“回购模式”深度绑定科研人才 高成长硬科技企业投资价值尚待释放

央广网记者岳玥北京报道近期,科创板公司频频开启“回购模式”,目前拟回购金额已达17.7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科创板公司拟回购股份均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要论整个市场上谁最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毫无疑问,就是上市公司自己。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回购股票,上市公司必须砸出真金白银,这一定是综合考虑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多种因素之后,作出的慎重决策,说明从公司、重要股东层面,持续看好公司内在价值和长期发展,彰显“深度绑定”决心。

而在宣布回购的企业当中,多为行业龙头或业界翘楚。激光显示行业龙头光峰科技在3月21日公告回购方案,将使用超募资金回购股份。根据业绩快报,光峰科技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95%。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成长性如此之好的公司,其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与其业绩并不匹配。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之下,光峰科技股价相较于年初已下跌35%。

“从目前披露快报来看,科创板9成公司实现增长,这一点难能可贵。但高成长背景下,硬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释放。”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大多处于成长期的科创板公司,其硬科技属性必然会导致很多投资者短期内看不懂、看不清、心里没底的情况,市场对这类公司自然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也是提高市场认知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随着认识的加深,科创板市场吸引力显然在持续攀升,已成为专业投资者交易为主的市场,截至2021底,科创板的专业投资者交易占比接近90%,较2019年底大幅提升了20个百分点。不仅如此,科创板股票持续进入国际投资者“投资篮子”,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外资机构二级市场持股规模亦持续增长。

回购!回购!回购!彰显“深度绑定”决心

继圣湘生物、光峰科技之后,震有科技成为科创板第三家使用超募资金开展回购的公司。

3月22日晚间,震有科技公告回购方案,拟使用超募资金1000万元-2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18.50元/股,回购期限不超过3个月。

央广资本眼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有康希诺、海尔生物等16家科创板公司先后披露股份回购方案并陆续开始实施,拟回购金额最高合计达到17.7亿元。发布回购计划的科创板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多家公司收入、净利润双双大幅增长,实施回购有助于推动股市股票价格向公司长期内在价值合理回归。

而且,此番出手回购的公司多为行业内的翘楚,用实际行动向市场注入了强心针。

有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购,是结合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因素作出的慎重考虑,说明从公司、重要股东层面,持续看好公司内在价值和长期发展。

“股份回购对稳定股价、提升企业价值起到积极的作用,能让投资者更好地分享公司成长红利。”这是市场对于回购功能的普遍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科创板掀起的“回购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今年以来发布回购计划的科创板公司,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与传统行业将股权激励视作‘奢侈品’相比,对于人力资本密集性、智力资本密集性的硬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越来越成为‘必需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如是评价,科创板开市以来,股权激励制度成为应用最广泛、实践最充分的创新制度之一。科创板开创性地推出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打通了传统股权激励制度的核心堵点和痛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科创板共有182家公司推出218单股权激励计划,近半数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超过九成公司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涉及激励对象44000余人,已经成为科创板公司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

而股权激励的作用也“肉眼可见”: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公司凝聚力得到提高,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高成长硬科技企业投资价值尚待“绽放”

回购公司股票通常被认为是彰显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更多时候,也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传递的一个信号,就是“股价偏离公司长期价值”的积极信号。光峰科技出手回购,后者的意味尤为明显。

3月21日,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光峰科技公告回购方案,拟使用超募资金1000-2000万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7元/股。

光峰科技是一家拥有原创技术、核心专利、核心器件研发制造能力的全球领先激光显示科技企业。公司的产品激光电影放映机光源国内市占率约60%,激光电视光机市占率超30%,激光商教投影机光机市占率约28%。作为激光显示行业领跑者,光峰科技业绩稳健增长。根据业绩快报,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95%。

然而,光峰科技的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与其令人惊艳的高成长性不相匹配。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光峰科技股价相较于年初已下跌35%。

“从金融学基本理论来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更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向外界释放公司价值被低估的信号。由于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管理层掌握信息优势,通过回购股票,有利于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业绩良好的信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市公司年报研究中心主任叶小杰表示。

实际上,科创板公司投资价值被市场低估并非光峰科技一例,作为高成长的硬科技企业群体聚集的科创板,整体的投资价值确实有待进一步释放。

科创板开市两年多来,公司数量突破400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超5600亿元,IPO数量及融资规模均排名A股同期第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科创板公司成长性突出,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1年科创板整体业绩呈现高增长态势,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成长性高于其他板块。

截至2022年2月底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26.9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929.09亿元,同比增长72%。近九成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七成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同时,科创板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壮大,2021年业绩中枢整体上移,营业收入的平均数由15.25亿元上升至20.78亿元,净利润的平均数由1.38亿元上升至2.38亿元;营业收入的中位数由5.6亿元上升至7.6亿元,净利润的中位数由0.9亿元上升至1.1亿元。

叶小杰认为,目前大多处于成长期的科创板公司,其硬科技属性必然会导致很多投资者短期内看不懂、看不清、心里没底的情况,市场对这类公司自然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也是提高市场认知的方式之一,还需要发掘更多渠道架设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有了顺畅、深入的沟通交流,才能实现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

在此方面,上交所也是煞费苦心,以期实现更好的价值信息传递,比如,引导企业通过自愿信息披露。

科创板针对自愿信息披露发布了全市场独有的专项业务规则,其中选取14类常见自愿披露事项提供规范建议,并采用夹叙夹议、列举说明式行文体例,提高规则友好性与可读性。

尤其近期,在境内外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多家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应急攻坚,推动疫苗、新药、检测产品等快速落地并通过自愿信息披露形式对外公告。

而且,在上交所的引导和充分创造条件下,业绩说明会已成为科创板公司与投资者展开良性对话的“标配”, 2019年报、2020年报、2020年中报披露期的召开比例分别达到70%、100%、100%,2021年年报仍将延续全覆盖原则。

日益常态化、多元化的价值传递方式,无疑将助力科创板企业价值的进一步释放。

专业投资者成市场主角

显然,科创板的投资价值的释放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但也要看到,市场从来就不缺洞察力极强的聪明人。

一组数据显示,专业投资者已经成为了科创板市场的绝对主角。截至2021年12月份,科创板的专业投资者交易占比接近90%,持股达到64%。相比2019年12月,专业投资者占比仅70%,实现了大幅提升。投资者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活跃度持续高涨,据统计,2021年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同比增长64%,个人投资者活跃账户数同比增长27%。

市场吸引力持续攀升还不限于此,科创50ETF产品亦持续增长,大受欢迎。

2022年以来,二级市场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但至2月底,境内相关4只科创50ETF份额不降反升,逆市增长50亿份达到324亿份,基金份额增幅达到18.09%。

另,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以来,外资获入市科创板新通道,科创板吸引力进一步凸显,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板50指数ETF产品,截至2022年1月,境外科创50指数相关产品已到达12只。

与此同时,科创板股票持续进入国际投资者“投资篮子”,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2021年第二季度,科创板公司首次被纳入三大指数样本,之后数量不断扩充,经过短短1年多的时间,科创板在MSCI、富时、标普指数纳入的公司数量分别为18家、36家与24家,合计涉及38家、78家次,科创板正在迅速进入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篮子”。

随着外资投资科创板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外资持股规模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2月28日,外资通过二级市场持股市值457亿元。107家科创板公司获外资机构持股,占公司总数的27%,平均每家公司有7家次外资机构持股。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782 字。

转载请注明: 科创公司频启“回购模式”深度绑定科研人才 高成长硬科技企业投资价值尚待释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