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拉新”大战!银行员工“背指标”,企业客户难推广

数字人民币“拉新”大战!银行员工“背指标”,企业客户难推广
  • 数字人民币还在内测阶段,不可能大面积铺开,因此银行在对外宣传方面极其谨慎。
  • 在推广过程中,银行人员注意到两个难点:一是客户未养成支付路径和习惯;二是并未觉得有开通必要。
  • 数字人民币如果想要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垒,就需要致力于构建自营生态及场景,打造自身的生态圈。

4月预热、5月高潮、6月延续,上海第二届“五五购物节”仍在火热进行中,数字人民币试点成为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商铺和群众已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率先享受到数字人民币的新奇体验。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尽管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是业内重点,但实际推广起来仍有不少困难。

铺开 VS“低调”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是目前银行的重点,这个是上面直接布置下来的任务。”有银行人士对记者透露。

据某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该行员工每月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KPI为20个,由于属于义务责任类,因此多开账户也不会多算绩效。

“指标很麻烦。”有国有大行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有很多问题。现在想让大家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但是有意愿的客户不能立马自行注册,得准入白名单。有点漏斗效应了。”

“指标很重,现在快被指标搞疯了。”另有国有大行员工告诉记者,完成指标略有压力。

实际上,有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由于数字人民币还在内部测试范围阶段,不可能大面积铺开,因此银行在对外宣传方面极其谨慎。这就造成了矛盾的局面,一方面希望更多人来开通数字人民币,另一方面又不能大肆宣传,保持“低调”。

目前,数字人民币钱包支持的运营机构已增加至7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网商银行(支付宝)。

从钱包协议看,按实名强度,7家机构中有5家设置了四类钱包,其中一类钱包强实名,无限额;四类钱包非实名(或弱实名),余额上限1万元、单笔支付限额2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5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5万元。

此外,交通银行还设置了针对外籍人士的非实名第五类钱包。而网商银行目前只有实名和非实名两类钱包,实名钱包余额上限50万元,单笔转账消费限额5万元,日累计转账消费限额10万元,年累计转账消费不限额。

企业客户推广难

目前,银行在推广方面“兵分两路”——2B和2C双管齐下,但两端分别遇上不同的麻烦。

在企业方面的推广中,银行人员注意到两个难点:一是企业不爱用,没有养成支付路径和习惯;二是并未觉得有开通的必要。

“在推广过程中,我觉得企业的推广难度大于个人,因为个人有红包的吸引。而企业大部分还在观望,比较难推广。因为他们觉得暂时不需要这个功能,因此目前使用的企业客户不多。”有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

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逻辑上是商家先行,店家先准入数字人民币,他们得先开通母钱包然后才能收款,所以上一期都是商家在开通。

据了解,银行已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培训工作,以加大对公司客户的覆盖力度。业内人士称,对银行而言,推广数字人民币是一条很好的获客渠道,有利于后续与客户开展深度合作。

另外,对企业而言,数字人民币也蕴藏转型和发展的机会。零壹智库的报告展望了数字人民币相关产业链,其中蕴含着潜在的产业图景。目前已公开表示对数字人民币有研究或参与意向的企业可分为监管技术、安全技术、银行科技、钱包与支付技术、传统设备改造和对接支付场景等六类,而未来产业链上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都能找到巨大发展机遇,小微企业也能够在其中寻得转型机会。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还没有到遍地开花的程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些问题中也蕴藏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各个企业需要尽快确定自身在产业图景中的位置,明确同一环节的竞争方和合作方,巩固自身在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中的地位,也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做出贡献。”零壹智库报告称。

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在红包、小礼品的吸引下,相比于企业客户推广,居民的流量压力并不算太大。

吴宇(化名)就是因被“五五购物节”红包幸运砸中而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人。他告诉记者,他第一次中奖,感觉非常幸运。“初步安装到使用还不是很便捷,需要走人工通道核销,但还是感谢政府的福利”。

也有其他“中奖者”表示,下载数字人民币APP研究了半天,之后怎么花钱又研究了半天。

除了下载不方便之外,在向居民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居民反应已习惯使用支付宝和微信、不太了解数字人民币的优势等情况。

“困难就是没人用,一方面是不能直接下载而要先进入白名单,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已养成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习惯。”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我觉得推广中主要存在场景和投入两大问题。”另有银行人士对记者直言,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去使用数字人民币,就要养成他们的消费习惯。政府需要搭建场景,也就是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有理由去用,这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足够资金,支持力度还可以更大。

粤开证券表示,目前数字货币运行的一大挑战就在于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同时还有技术基础和数字货币运行系统的铺开、部分居民可能没有条件实现线上支付的难点。

实际上,目前对群众的科普教育上也仍有空缺。“谈起数字人民币,我周围的朋友都一脸茫然,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开通,因此并不积极。”一位北京的学生对记者表示:“以我们校区内的某银行支行为例,每天开通的量大概是4个,并且没有地方可以使用,工作人员也不会主动宣传。作为年轻人尚且如此,我觉得一些更年长的百姓对数字人民币更不了解。”

此外,在实际申请流程中,《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数字人民币的了解还有待加强,比如不知不同类钱包的区别,也不知NFC离线支付模式等。

构建自营生态圈

在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看来,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获取新增用户并非当下挑战,数字人民币的“大手笔”红包对于广大用户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数字人民币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用户留存,如何在少数科技公司于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进行突破,这考验着官方如何构建自营生态圈,如何培养起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

“目前数字人民币陆续接入各类商业场景,但都是第三方场景,并非自营场景。数字人民币如果想要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垒,想要破除线下‘码牌林立’之现象,就需要遵循互联网产品推广的基本逻辑,需要致力于构建自营生态及场景,打造自身的生态圈。”她指出。

近年来,监管频频释放信号,指出我国将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优化政务服务。

因此,苏筱芮进一步预测称,后续不排除数字人民币切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这样的官方场景,为官方平台提供底层账户体系与支付功能,一方面能够增强政府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形成国家级大数据平台。

对于后续银行推广数字人民币业务,苏筱芮建议:一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升底层科技水平;二是在硬钱包方面进行拓展,提高获客能力;三是加强小额零售场景的拓展,进而增强客户黏性。

记者 曹韵仪

编辑 陈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85 字。

转载请注明: 数字人民币“拉新”大战!银行员工“背指标”,企业客户难推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