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牛眼IPO | 厦钨新能闯关科创板:2019年毛利率仅7.76%,不及行业均值一半
来源:每经牛眼
原创 每经记者
近日,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钨新能)递交招股说明书(申报稿),闯关科创板。厦钨新能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钴酸锂、NCM三元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至2019年度厦钨新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较快,分别为12.34%、10.01%和7.76%。其中,2019年度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为15.8%,厦钨新能的毛利率不及行业均值的一半。
2019年钴酸锂毛利率仅2.89%
2017年度至2019年度,厦钨新能实现营业收入约42.11亿元、70.26亿元和69.78亿元。其中,2019年度钴酸锂实现营业收入约44亿元,NCM三元材料实现营业收入约25亿元。
图片来源:厦钨新能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厦钨新能营业收入贡献较大的钴酸锂毛利率逐步走低。2017年度至2019年度,钴酸锂的毛利率分别为10.78%、8.26%和2.89%;同期,NCM三元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17.8%、14.34%和16.32%。
图片来源:厦钨新能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截图
厦钨新能表示:“2019年,公司钴酸锂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5.37个百分点,主要系采购和消化高价库存原材料所致。”
厦钨新能称,含钴原料占其钴酸锂生产成本比例在80%以上。我国钴金属储量相对较小,国内钴矿资源极度稀缺,90%以上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刚果(金)。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度四氧化三钴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从2017年初的130元/公斤,一直上涨至2018年一季度末的500元/公斤,随后四氧化三钴的价格又开始了急速下跌,至2019年三季度初跌落至了150元/公斤左右。
图片来源:Wind
对于2019年度的毛利率下降,厦钨新能表示:“由于公司前述国际直采钴中间品的船期、清关、检测及结算周期均较长,通常在3~5个月,且计价时点主要为离港月,因此在2018年5月开始的钴价持续大幅下跌期间,公司因执行相应钴中间品长采协议导致2018年末至2019年初入库的钴中间品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该部分钴中间品尚需进一步委托加工为氯化钴、四氧化三钴后公司才能进行生产领用,意味着该部分高价库存基本在2019年进行持续消化,进而导致当期钴酸锂原材料成本高于市场价,但产品售价则主要基于国内四氧化三钴、氯化钴等主要原材料近期市场价格确定,因此当期毛利率降幅较大。”
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日趋加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三元正极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不断吸引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突破行业技术、资金等壁垒,进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同时,现有正极材料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影响正极材料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厦钨新能称。
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NCM和NCA(镍钴铝酸锂)三元锂电池等类型。
GGII(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32.5%。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19.2万吨,同比增幅40.7%;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8.8万吨,同比增长29.3%;钴酸锂材料出货量6.62万吨;锰酸锂材料出货量5.7万吨。从正极材料出货量占比来看,2019年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比47.6%,相比2018年增加2.7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GGII分析称:“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门槛要求提高,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加快三元动力电池的生产与应用,如比亚迪新上市乘用车使用NCM622单晶三元材料,宁德时代加快NCM811系电池装机数量。市场在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出货量提升加快,带动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提升。”
图片来源:厦钨新能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截图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GGII表示:“未来几年,正极材料厂商仍将面临产能扩张快、资本周转率低、账期长等方面压力。”
此外,针对NCM未来的发展趋势,厦钨新能表示:“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而言,NCM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提高、钴含量的降低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电池单位成本。相比中低镍NCM三元电池,高镍三元电池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长的续航里程、更低的综合成本,但由于NCM811工艺复杂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形短期内难以改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