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女鞋企业,我们通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着一代鞋王之称的达芙妮,然而曾家喻户晓的达芙妮却在这几年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曾经风头不及的百丽、大东鞋业则奋起直追,占领市场,其市值远超达芙妮。
据达芙妮2019年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年内集团净关闭2395家门店。曾“门店满街”的达芙妮最近4年,关闭门店数超4000家。
另外,根据达芙妮发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集团经营亏损10.19亿港元。如今,达芙妮的市值已从巅峰期的189亿元跳水至2.04亿港元,跌幅高达99%,市值仅剩巅峰时期的1%。曾经占据中国女鞋市场近20%的市场份额的中国第一的女鞋品牌达芙妮,如今遭遇着大规模关闭门店的困境。
被麻痹的危机感
达芙妮境况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导致而成,其中毫无危机感的盲目、急速扩张是达芙妮犯的第一个错误。在早期的门店销售的经营模式,给达芙妮带来了巨额的盈利。在这样的刺激下,张文仪决定迅速扩张,巅峰时时期全国共有6757家达芙妮门店。
然而,被前期高额盈利而麻痹了危机感的达芙妮,在扩大门店规模的时间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女鞋的款式设计与上新。因为同期,国外诸多快时尚品牌开始进驻中国市场,当对手品牌快速上新时,达芙妮仍然停留在漫长的设计中。
如此,达芙妮的鞋子在出售时已经落伍,难以卖出。当年年售出5000万双女鞋的成绩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仓库中堆放得满满的无法售出的过季鞋。
巨额的租金,员工的工资,开发新款的成本等问题出现,为了实现资金周转,达芙妮只能通过折扣的方式来售出积压的存货。曾经走国产高端女鞋路线的达芙妮,被迫走向了中低端女鞋的道路。
可惜中低端女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她们以价格为朝向而非品牌,当其他价格更低、款式更时尚的品牌出现时,这批消费者也随之流失。
延迟踏入的电商之路
达芙妮犯的第二个错误,那就是对线上市场的重视度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线上的电商销售开始占据市场。许多传统企业纷纷将重心由门店销售转向电商,可达芙妮却没有。
2015年的双十一当天,达芙妮的线上成交额为1000万,这样的成交额足以振奋人心。但张文仪似乎并未把此放在心上,于是这线下实体门店销售转型为电商销售大好时机,就这样错过了。
为何达芙妮没有踏入电商之路?是因为张文仪早有打算,达芙妮在这一时期投资了三千万于耀点100,希望借这个平台来打开自己独特的线上销售路线。所谓的耀点100,是一种只管售卖,不问库存的销售模式。然而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巨额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
等到达芙妮再次把目光转向天猫、京东等电商时,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巨变。曾经不比达芙妮的品牌,例如百丽、大东及时抓住了市场机遇,在电商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达芙妮更难打入电商市场了。
2015年,达芙妮亏损3.79亿港币,门店关闭量超过新开量805家。到19年,亏损10.12亿,关店2395家。四年过去,达芙妮的处境更艰难了。
失败的“轻资产”自救举措
达芙妮犯的第三个错误,则是不合理的“轻资产”转型。在连续亏损多年之后,张文仪决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2019年张文仪在制定达芙妮发展战略时,选择了采取“轻资产”的自救措施。
于是达芙妮在2019年的经营中,用比以往减少加盟商比例,将大部分直营实体店转变为合伙人制度或加盟制。与此同时,继续推进新形象的达芙妮实体店铺在购物中心的开设,以此迎合客户口味。
不过,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合伙人制度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而且达芙妮自身的情况也并不明朗,所以这样的自救措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亏损比以往更大了,关闭的店铺数量也达到了历年之最。
据达芙妮发布了2019年财报中显示,期内营业额同比下滑48%至21.26亿港元;经营亏损同比增加30%,扩大至10.19亿港元。达芙妮的自救举措,失败了。经过这些年惨痛的亏损下来,恐怕如今的达芙妮不能再承受新挫伤了。
在现今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企业应该保持危机感,要在时代和市场的变化中不断地调整战略,提高线上销售的重视度,合理分析境况,慎重转型。同时也要尽量从大局出发,做好全面的准备来应对风险,吸取教训,不再走达芙妮的老路。只有全心全意对待市场,才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