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是2.5%。如何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5%左右的目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付凌晖分析称,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从“三驾马车”来看,需求恢复也有潜力。投资方面,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9%,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外贸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比4月份加快9.4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14.3%,比5月份进一步加快了4.8个百分点。
生产回升也有支撑。从工业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6月份增速加快至3.9%。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
“创新发展增动力。”付凌晖指出,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GDP增速7.2个百分点。
宏观政策也在保障经济恢复增长。付凌晖透露,下一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