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作为与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同龄的证券金融类专业媒体,始终感受到上证报在不断地自我突破。尽管每次突破又必然面临着巨大阵痛,但是创新的步伐始终不曾停留。从单一证券类媒体,向以证券为特色的财经类综合媒体转型,从纸质媒体向多元媒体转型,从多元媒体向互动性大型传媒转型,上证报始终走在媒体创新的前列。
与上海证券报结缘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中,总是不断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见诸报端,总是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同上证报的记者和编辑们喝茶聊天,互相汲取对方的思想营养,总是不断参与上证报和证券研究机构的周期性互动活动。跟上证报的很多同事打交道,总感觉是老朋友了,不落俗套了,可以心直口快了,也可以相互包容谅解了,总是忘了说声谢谢。今天,在上证报三十周岁生日之际,我要郑重地说声:谢谢了。
作为与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同龄的证券金融类专业媒体,始终感受到上证报在不断地自我突破。尽管每次突破又必然面临着巨大阵痛,但是创新的步伐始终不曾停留。从单一证券类媒体,向以证券为特色的财经类综合媒体转型,从纸质媒体向多元媒体转型,从多元媒体向互动性大型传媒转型,上证报始终走在媒体创新的前列。
今天的新一代证券分析师们已经很难感受到文章见诸报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社交媒体和互动媒体的发展,已经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二十年多年前证券研究借助报业传播是提高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份报社的用稿通知,能让研究者高兴几个昼夜。证券研究机构和专业媒体形成了密切的资源互补关系。今天,信息和数字革命,以及证券研究机构自身的变化,使得证券研究机构和专业媒体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上证报和证券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互补、互动发展关系依然十分重要。
作为与上证报二十多年结缘的研究者,我深切感受到经常为专业媒体提供文章会改变和养成研究人员的很多研究风格。
首先会让研究者更加注重形成简明直白的文风和通俗流畅的语言。读英文原著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证券分析师,文风都带有翻译语言的风格,流畅的波浪型汉语变成了折叠式的树枝状汉语,读起来十分费劲。一段一句是常态。专业似乎首先体现在文字的佶屈聱牙上。早期的证券类报纸还经常发表长篇研究类文章。然而大众媒体的通俗化和传播性,要求媒体注重篇目短小和语言简洁的文章。经常给媒体供稿的研究者,文风会逐渐轻松起来。今天,优秀的证券研究者都十分注重文风,研究的实证性、逻辑的缜密性和结论的明确性,跟语言的简洁优美顺畅性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媒体改变和引导着研究者的语言风格。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们,最懂得在最小的篇幅中剪裁文章,重组结构,突出主题,理顺逻辑,顺畅语言。看着一篇稿件在编辑的编排下,缩短了,简洁了,顺畅了,核心思想一点也没有减少,自然就接受了一次作文教育,逐渐形成了简洁顺畅的文风。
其次会培养研究者对自己文章社会效应的责任心。文章总是写给别人看的。但是专业的证券研究人员总觉得研究报告只给特定投资者和研究者阅读,只要圈内人认可就达到目标了。为特定对象写文章,很容易忽略了文章的社会效应,一旦文章传播开来,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许多证券研究者都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写文章和研究报告,不管传播渠道如何,都有一个对社会负责的问题。给媒体供稿,会大大提高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心。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们,总是会根据受众的心理和认知能力,认真检查文稿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放大文章的积极效应。在每次的文稿修改中,我总能从编辑的剪裁思路中,学会如何向社会公众表达意思。仍然是一句话,语气调整一下,表达的意境和读者的领悟,就会有很大不同。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是每个证券研究者应有的品德。
经常和记者编辑们打交道,会大大提高研究者们的敏锐度。记者和编辑们都有着十分敏锐的嗅觉,能准确抓住证券市场的潜在热点问题,他们通过新闻、事件和人物去反映问题。证券研究者通过研究报告去逻辑性地研究问题,两者关注点的契合度是十分高的。上市公司经营中的痛点、投资者们担心的问题、证券中介机构业务中的难点和证券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记者和编辑们往往都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
证券市场是高度透明的市场,三公原则中公开是第一位的。证券市场的公开性除了依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证券专业媒体的及时信息报道,证券研究机构对信息进行深度研究,都是保障证券市场公开透明的重要条件。
我国发展步入新时代,证券市场担负着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上证报刚过而立之年,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候。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证券专业研究机构和证券金融类专业传媒更需要携起手来,创造资源互通和合作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