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猪肉价格上涨28.52% 此轮反弹或不可持续

  作为CPI数据中颇受关注的一个分项指标,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的反弹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关注。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53元/公斤,较前日上升1.1%,延续近半个月以来的涨势。

  那么,猪肉价格上涨是否会持续?猪价拐点是否已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预计猪肉供过于求的局面难受需求季节性提振改善,此轮生猪价格反弹或不可持续。

  猪肉价格反弹

  业内称难言趋势反转

  猪肉储备是做好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进行,以稳定市场预期。

  10月10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并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10月28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拟于近期启动第二轮临时储备收储工作。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收储短期或有利于猪价的企稳回暖,但难以带来猪周期拐点,供需结构变化才是猪肉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收储效果已有所显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梳理,10月中旬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出现阶段性回升,由10月12日的17.53元/公斤涨至10月29日的22.53元/公斤,涨幅达28.52%。

  家住哈尔滨市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之前超市中特价猪肉每斤大概5元至7元,目前价格已涨至13元/斤,总体来看价格仍不高。”

  华联期货研究员蒋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日多地开启腌腊肉、灌肠等入冬储备工作,屠宰企业开工小幅上行,市场需求提升明显。虽然消费有季节性回暖趋势,但四季度仍呈现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预计明年上半年大概率将维持供给过剩格局,2022年年后猪肉价格或存在二次探底可能。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以往猪周期出清规律,预计此轮超级猪周期的下行阶段或将再持续半年以上。从供需视角来看,由于此前猪周期上行阶段猪企盈利颇丰,资金安全垫较厚,抗跌能力偏强,成本压力对能繁母猪去化传导不畅,且当前能繁母猪去化多为低效三元能繁,进而导致对猪价的传导有所钝化,故虽然自7月份起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转负,但现在就说猪价趋势反转仍为时尚早。

  投资者关注猪企经营

  上市公司称将提高生产效率

  伴随着今年以来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实现了“猪肉自由”,但对于生猪养殖等相关企业来说,压力颇大。

  据多家生猪养殖业上市公司三季报统计,生猪价格下跌是影响其经营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家养殖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猪价下跌大大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不小影响,“作为养殖企业,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以此来抵御猪肉价格震荡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猪肉价格下跌,亦使得不少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向上市公司追问经营情况和应对措施,部分上市公司已积极应答。

  例如,一家河南省养殖公司回复称,“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公司将会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公司价值。”

  湖南省一家畜牧业公司则表示,目前公司生猪还处于品种选育阶段,猪价低迷有利于公司前期地方黑猪品种选育成本降低,黑猪批量上市还需时日,目前生猪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在猪周期下行阶段,具备成本优势的公司能更好地抵御周期波动,注重优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公司逆势布局,提升市占率。” 陈梦洁认为。

  以生猪养殖“明星”企业之一的新希望为例,该公司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猪价下行周期时,当前猪企通过成本优势实现跨周期成长的逻辑依然存在。对于龙头企业来说,真正的优势并不在于跟随周期波动,而是依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未来公司会提高自繁自育比例,争取之后实现自产母猪替换。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作为强周期的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除了要以规模化养殖降低成本和获取规模效应提升抗周期能力外,还需要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以顺应行业发展变化的挑战。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93 字。

转载请注明: 近半月猪肉价格上涨28.52% 此轮反弹或不可持续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