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通线缆”)IPO背后的问题依然迷雾缭绕。在公司首次申请上市前一年左右,五名股东大手笔减持,以四折、六折的价格转让股份,有的甚至清仓。
由于应收账款较高,华通线缆近几年经营现金流均为负值,且呈现高营收、低净利润的特征,2019年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财务数据变得出奇的漂亮。
另外,证监会曾指出,公司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之间差异较多,但新招股书与前一份招股书又出现类似问题。种种反常现象之间,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金流情况因何改善
2020年4月17日,华通线缆第二次披露招股书。
时间回溯至2019年年中,华通线缆首次申请上市时几乎是胸有成竹。作为一家电线电缆行业综合性型企业,华通线缆2017年到2019年业绩稳步上升,IPO前更是获得温氏股份抛来的橄榄枝。
企查查显示,新兴温氏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与广东温氏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股8143股,占总股本的2%。
但华通线缆的上市之路并不顺遂。2020年2月,证监会对华通线缆下达反馈意见,提出了多达58项问题。最新招股书中,大部分问题已被解决。
譬如“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当期净利润差异较大、且持续为负数的原因及合理性”一项,公司给出合理解释,“上游账期短,下游销售期长,上下游账期存在错配”。
此外在2019年,公司经营现金净额不仅已转正,且逼近2亿元,“2019年公司收入增长减缓,应收账款占用的流动资金增幅降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得以改善”。
这一解释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据数据,2015年至2016年,华通线缆营收增速同样出现下滑,经营现金净额仍然为负值;另外公司2017年至2019年应收账款为5.85亿元、8.16亿元、8.73亿元,实际上是逐年递增的。
以此来看,营收增速下滑与经营现金流转正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华通线缆的解释还暴露出另一层问题。2019年公司营收增速远远低于净利润增速,这一情况并不符合以往规律。2017年营收增45.7%,归母净利润增22%;2018年营收增37.4%,归母净利润仅增0.88%。
但到了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增13%至29.5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38.6%至1.23亿元。表面看来是盈利能力大增,但2017年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变化幅度不大,分别为19.28%、17.51%、19.33%,2019年净利率甚至低于2017年水平。
证监会曾质询:“发行人是否存在通过拖欠到期款项占用第三方资金、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情形。”那么相似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
部分数据有出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发行人2016年、2017年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之间差异较多。”证监会曾关注华通线缆数据“打架”的问题,而今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以2018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总额为例,两份招股书中分别为13.48亿元、12.17亿元,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为9.89亿元、8.97亿元;2018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也有差异,分别为8.44亿元、9.42亿元。
为何诸多数据在两份招股书中相差较大?在这过程中,公司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情况?
针对前述所有问题,《投资者网》向华通线缆方求证,公司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问题都已经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披露,不存在应披未披的情况”。
自此,华通线缆部分股东IPO前大幅减持的原因也开始引发关注。
2018年3月至4月间,刘海波、陈金城、王俊海、宋宝明股份转让,其中宋宝明的减持金额高达3062万元。上述股东抛售价格不超过3.5元/股,远低于公司在新三板最后的5.8元/股成交价(2017年9月,华通线缆在新三板摘牌)。
另外在2018年12月,股东青岛金石也开始减持,将其所持的2400万股以2.5元/股的价格转让,相当于四折出售。
其中陈金城、王俊海则在减持后直接退出了股东名列,宋宝明持股比例仅剩0.79%,近乎清仓式减持。公司在最新招股书中解释称:“转让方综合个人资金需求、价格、IPO进度后考虑退出或部分退出”。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在成功登陆A股后,原始股东所持股份大概率升值。而股东选择上市前退出,除资金需求外,其中原因就不得不说有些蹊跷了。
而以华通线缆表面所展示出的经营情况,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投资方入股,温氏股份旗下两家公司便是此时进驻的。
除了前述财务问题,法律纠纷也为公司上市带来了不确定性。
企查查数据显示,华通线缆自身风险多达54条,其中多为因买卖合同纠纷案由起诉他人或公司,部分为不当得利纠纷案由被起诉。不过在最新招股书中,公司并未充分提示上述风险。
此外,今年以来,公司原材料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上期所铜的价格由2018年的49000元跌至当前的41000元左右,上期所铝的价格由13500元跌至12000元左右。
而华通线缆存货在2017年至2019年大幅上升,分别为为3.18亿元、5.1亿元、5.86亿元。但公司在招股书中仅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重大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如果铜铝原料的市场价格下降,存货将存在发生跌价损失的风险”。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