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

在银保监会7月16日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城商行的情况。据介绍,当前,城商行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正常经营的13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39.6万亿元,在商业银行中占比15.8%,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13.2%。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不良贷款余额4478亿元,较年初增加201亿元,增幅4.7%,不良贷款率2.34%,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余额6739亿元,较年初增加343亿元,拨备覆盖率150.5%,较年初下降0.9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65%(2020年一季度末),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本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11亿元,同比减少42亿元,降幅2.92%。

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表示,城商行经营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增长平稳理性。截至2020年6月末,城商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96%,较去年同期低1.32个百分点,较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近两年来资产规模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2018年末和2019年末同比增速分别为8.27%、8.48%)。

二是机构特色明显。城商行股权结构多元,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发展活力强,不乏经营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的优质机构。8家城商行资产超过万亿元,这类机构治理管理能力较强、市场活跃度较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突出,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部分城商行虽然体量较小,但专注细分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专注小微企业方面做出了特色,已经形成了一批服务小微的专业品牌银行,如浙江的泰隆银行、台州银行。

三是业务回归本源。在监管引导下,城商行近年逐步调低了风险偏好,经营行为趋于理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存贷款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截至6月末,各项贷款和存款余额分别为19.2万亿元和25.9万亿元,占总资产、总负债比重分别为48.5%、70.9%,较年初分别上升1.3、2.4个百分点。另外,高风险业务持续压降。截至一季度末,同业资产余额1.8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004亿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包括非底层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业理财)余额6.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107亿元,均延续压降态势。

四是风险总体可控。近年来,受区域经济形势、市场竞争、内部治理等因素影响,城商行风险水平持续上升,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风险仍处于持续暴露过程中。当前城商行不良贷款率2.34%,年初以来保持稳定,这有经济下行在银行资产质量上反映滞后的因素,也有宏观政策短期对冲的因素,今后一段时间不良还会继续暴露。尽管部分城商行风险形势较为严峻,但城商行总体风险可控。经过近三年的风险攻坚战,城商行高风险业务大幅压降,仅表内非底层资产投资余额就较高点下降超过4万亿元,包商、锦州等高风险机构风险得到平稳处置和化解,重点风险点得到精准拆解,相关重点城商行的风险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五是服务能力提升。银保监会始终要求城商行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三个定位,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复工复产。督促城商行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截至6月末,城商行合计对超过3184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还款安排,占商业银行总量的22.2%;对13.9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4.5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总量的10.8%。二是服务普惠小微企业。截至6月末,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17亿元,在商业银行银行中占比达到24.2%。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716亿元,利率6.61%,较去年下降0.81个百分点(5月末数)。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一些城商行和民营银行借助政策性银行转贷款,扩宽信贷资金来源,降低客户融资成本,通过线上金融服务等方式,确保资金直达亟需资金支持的小微商户,有效解决信贷投放的“最后100米”问题。

六是改革力度加大。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推动城商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首先是支持改革重组。支持城商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部分省份辖内中小机构改革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次,鼓励加大资本补充。持续推动增强城商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支持城商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积极配合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城商行资本。第三是分类推进风险处置。按照风险程度锁定重点机构,按照压实各方责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分类施策,防范道德风险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化解。建立风险处置工作台账,动态跟踪督导,定期评估工作进展。

对于关于市场普遍关注的资本缺口和资本补充问题,银保监会专门作出回应。

据介绍,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城商行资本净额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分别为3.4万亿元、2.5万亿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9.35%,比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低1.9、1.3个百分点。在支持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背景下,在不考虑外源性资本补充情况下,城商行资本充足水平未来三年可能会明显下降。

刘荣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督促城商行合理控制风险资产增速,完善资本规划,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加大利润留存,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支持城商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积极配合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城商行资本。另外,关于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问题。目前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印发。按照文件要求,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实施方案由省级政府结合辖内实际牵头制定,方案成熟一个上报一个,经由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由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正式申请。银保监会将积极配合指导省级政府,在压实各方责任、严格清产核资、穷尽自救和市场资源、依法严肃问责的基础上,抓紧组织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债券额度需求,还本付息来源以及退出机制等,切实将补充资本金同深化中小银行治理改革结合起来,提高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目前,已有省份结合辖内城商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的方案,研究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事宜,监管部门将积极做好配合指导工作。

据统计,截至6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4478亿元,较年初增加201亿元,增幅4.7%,不良贷款率2.34%,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关于不良暴露和处置的问题,刘荣认为,城商行不良余额增长不明显,不良率保持稳定,有经济下行在银行资产质量上反映滞后的因素,也有宏观政策短期对冲的因素,今后一段时间不良会继续暴露,风险水平仍处于上升通道。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有部分城商行风险形势较为严峻,有的风险暴露尚不充分,在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交织的背景下,风险防控和处置压力在加大。

刘荣表示,为有效应对城商行不良率的可能上升,银保监会前瞻性地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在防范信用风险中赢得最大主动权。

一是指导城商行综合评估和预判损失风险,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真实准确分类,对实际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资产审慎足额计提拨备。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

二是推动加大不良处置力度,要求城商行在切实加大核销力度基础上,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确保今年不良处置规模明显高于上年,将实施按月监测。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目前,已将城商行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20%~150%调整为100%~13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1.5%~2.5%调整为1.5%~2%,要求银行把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财务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和投放信贷。

三是通过改革重组集中处置不良。对于一些高风险城商行,在推动风险化解过程中,要求必须严格清产核资,摸清风险底数;问题股东必须买单,不仅要依法偿还占款,还要通过缩股直至股权清零等措施尽可能承担损失;同时,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积极参与,按照市场化原则批量收购处置不良资产。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54 字。

转载请注明: 银保监会: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