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前中国首富陨落光伏企业成全球第一,如今员工讨薪遭辞职

由 公松臣 发布于 财经

在各行业的发展中,许多人坐上了人生的过山车,从顶点迅速降落到最低点,这些年来中国像“过山车”样式的富豪从辉煌到没落的不在少数,李河君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他曾经的财富曾经超过李嘉诚,但是李河君也是昙花一现,没过多长时间就倒下了,还一直被爆出欠薪事件,自己家员工五个多月未发工资,引起了众人的不满。一、勇往直前,不断突破
李河君,1967年出生在广东省河源市,李河君的家庭情况其实非常一般,父母都是在外打工的农民,从小就吃苦的李河君,立志要改变家中现状。
所以在上学期间就一直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在他17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那时候的北交大还被叫北方交通大学,在大学的时候李河君就开始学着自己赚钱补贴家用。

李河君最开始赚钱的时候是组织了一个30人的团队,在食堂门口卖胶卷,三天就赚了12块钱,12块钱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可以达到现在的一千左右的价值,可见李河君还是有一定的经商头脑的。
在1988年李河君毕业后,就向自己周边的人借了五万块钱,12块钱都能算笔巨款,五万块钱已经相当多了,李河君借到钱之后就开始在中关村电子产品。
同时还做过卖矿泉水和玩具,只要什么有利润李河君就做什么,但是后来利润都不高,就一直换着东西卖,凭借着这种毅力,尝试了各种工作,1994年,经过几年时间就已经从五万赚到了七八千万的资本。
完成自己资本积累后,李河君就开始筹划下一步怎么走,再一次听老同学介绍下,他开始了收购水电站,之后李河君便开始全国寻找水电站资源,第一个水电站就是在自己的老家河源。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水电站大幅度发展,在不到10年间,中国各地江河流域就建起了数万座水电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李河君的,李河君也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获得远超别人的成功。
李河君能在这个年代达到这种成功的成功,算是远超平常人一步,这一切也都来自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立志改变家庭环境,而他本身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
还有不断尝试新事物和突破的毅力,这些都是让他成功最重要的品质,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李河君日后的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此后的八年时间,李河君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金安桥水电站上,累计投资200亿元,金安桥水电站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了1000万元,正是有了金安桥,这个资本在后面支撑,李河君又开始了新产业。
这时期正是多晶硅的发展元年,许多人也都争相恐后的发展多晶硅产业,但是李河君却选择了深耕薄膜,之所以和别人选择不一样,是因为在2006年,李河君意识到,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在市场上不可能一直具有竞争力,这个想法让李河君的选择和别人不一样。
李河君选择了在技术难度上更高,资金需求量更大的薄膜技术,李河君建立了薄膜企业,在2009年,这一年也是汉能转型升级的一年,李河君通过两年时间就上马2吉瓦薄膜产能,做到了全国第一。

李河君通过资本南市场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而不久之后,公司就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汉能的市值也超过了千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
李河君的努力让薄膜产品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中国的新能源事业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李河君的身价也随着公司的发展水涨船高。
李河君选择了和别人不同的路,而且比别人都要成功,在选择上李河君就比别人早一步成功,可见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李河君靠着自己的努力,让汉能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发电企业,而汉能的创始人李河君也因此成功中国首富,但是在中国的股市上,却被别人称之为“妖股”,因为股民很少有通过汉能来获得利润的,所以得此称号,所以李河君也说“没能读懂汉能的人,都赔得很惨”
这种股价异常现象,中国香港新闻开始出现兴趣,并曾报道股价波动的背后存在着操纵嫌疑,一家报道或者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多家媒体都对还能公司之间的关联做了不同程度的揭露,所以引起了香港证监会的重视,并开始调查此事。
之后灾难说来就来,汉能薄膜遭到其他企业的狙击,股价也暴跌超过47?香港证监会开始对汉能公开调查,之后没过多久就被证监会停止售卖薄膜产品,并不能复盘,从结果看来,汉能的成功有一定的猫腻,就在前几年,汉能薄膜就亏损122亿港元,就连员工的工资都没钱发。

之后汉能公司的欠薪风波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员工爆出集团已经拖欠了五个月的工资,于是百名员工就聚在总部讨薪,对于集团,也是说变脸就变脸,其中并以“聚众闹事,严重违纪”为由,开除多名员工,并声称讨薪事件是部分被辞退员工为自己个人利益而发泄私愤所造成的,是有意策划讨薪事件的。
曾经辉煌的汉能,讨薪风波一直不断,但是对于半年没有领到过薪水的员工来说,曾经的光环已经不值一提,对于员工来说,能拿到工资是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经被称为“港股神话”的李河君,因市场竞争和被证监会调查,查出了背后的猫腻,而此时的汉能已经风光不再,而讨薪事件也一直持续发酵,可见李河君的企业,没有经得过市场的敲打,最终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