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 赵超/文
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有所好转的中国巨石(600176.SH),在12月2日抛出了重组消息,但在16日却终止了重组事项,时间尚仅半月。
《电鳗快报》注意到,中国巨石此前拟收购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简称“泰山玻纤”)、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以及桐乡华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收购泰山玻纤是为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此次重组折戟后,公司同业竞争问题仍将存在。
重组终止
12月16日,中国巨石发布《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暨公司股票复牌公告》,鉴于目前仍未能与交易相关方就交易方案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2020年12月16日开市起复牌。
《电鳗快报》注意到,此前中国巨石拟通过支付现金、资产置换、换股等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泰山玻纤、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以及桐乡华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同时拟通过取得现金对价、资产置换、换股等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方式,出售公司持有的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泰山玻纤网站显示,其是中材科技(002080.SZ)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于1997年建成当时国内首条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目前玻纤制品总产能突破90万吨/年,为全球五大、中国三大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之一。
中材科技2020年半年报显示,泰山玻纤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71.97亿元、81.02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56亿元、4.78亿元。
《电鳗快报》注意到,中材科技、中国巨石第一大股东均为中国建材[3323.HK]。
根据中国巨石此前公告,公司收购泰山玻纤股权,是为了推动解决公司与中材科技在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务板块的同业竞争问题,公司拟收购中材科技持有的泰山玻纤部分或全部股权,收购对价通过现金、资产置换、换股等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方式支付。
天眼查显示,中国巨石此前拟收购的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玻璃纤维制品;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检测;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检测技术的开发、咨询、服务,桐乡华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该公司股东,张健侃是桐乡华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股东。
中国巨石2019年报显示,张健侃为公司董事,任期为2019年5月10日至2022年5月10日。
中国巨石拟出售的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风机叶片生产与销售,2020年上半年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62.2亿元、33.96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8.49亿元、2.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4月,中国巨石董事会,曾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巨石美国向恒石美国购买土地及仓库,交易金额为747.43万美元。因恒石美国的实际控制人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而在今年10月份,鉴于交易对方经营规划发生调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交易双方巨石美国与恒石美国友好协商,决定取消本次关联交易。
业绩回暖
中国巨石主要从事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玻璃纤维纱。2020年上半年,公司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7亿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4.38%。
受新冠疫情影响,玻纤行业部分下游领域景气度出现阶段性下滑,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从细分领域来看,风力发电受新增装机容量快速上涨的需求拉动,风电用复合材料订单大幅增长,同时随着海上风电、低风速区风电项目的快速增长,行业内加快大兆瓦级风电机组研发与推广,一批风电新产品陆续下线。中高端玻纤复合材料的需求热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下,玻纤对传统材料的替代性得到广泛认可。
2020年1-6月份,中国巨石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37%至48.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7.66%至7.62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巨石营业收入78.76亿元,同比增长1.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降幅为17.38%,较上半年,有所好转。
《电鳗快报》注意到,中国巨石9月初实7%的产品价格上调和10月初实施10%的产品价格上调,两次合计17%的调价幅度,间隔短、幅度高。公司在2020年三季度业绩说明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价格上调,客户接受程度比较高,特别是国内市场。“公司目前总体库存水平在1个月略多 ,国内在3周左右,处于历史低位。”
对于公司四季度外需的预判及明年外需弹性空间及核心驱动,中国巨石表示,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及日韩是公司最主要 海外市场。东南亚市场从三季度来看是同比有所增长的;欧洲及北美市场同比有一些下降。“往后看,还是期待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带动制造业恢复,目前公司海外需求占比约30%左右,处于历史低位,有较大弹性空间。”
风电纱、热塑产品、电子布是中国巨石主要产品,公司称,未来将持续开发新的高模高强风电纱产品,热塑产品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电子布上的规模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及成本优势逐步释放。“长远看,公司将争取实现高端产品超过8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