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医药公司上半年财报纷纷发布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国药企交卷

临近九月,各大药企2020年上半年财报已纷纷公布。记者发现,在此之前,Global Data 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TOP20制药企业的排名就与2019年发生了变化,强生、罗氏、诺华、默克、辉瑞、礼来、百时美施贵宝、安进、阿斯利康、诺和诺德位列前十。而记者梳理了这全球十大制药企业的2020的上半年报表发现,作为全球大型制药企业,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少企业营收下降,但同时,不少企业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

2020医药公司上半年财报纷纷发布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国药企交卷

强生

全球营收同比下降3.8%,医疗器械业务下滑最严重

7月16日,强生公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强生全球营收为2729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超出预期。其中,制药业务营收为1531亿元,同比增长5.4%;消费者健康业务营收为484亿元,同比增长0.9%;医疗器械业务成绩欠佳,营收715亿元,同比下降21.1%,也是强生近几年下滑最严重的一次。

2020年上半年,强生在医疗器械业务(-21.1%)乏力的情况下,制药业务(+5.4%)依旧保证正增长,营收1531亿元。除了心血管/代谢产品,免疫领域产品、传染病产品、神经科学产品、脉动脉高压产品五大产品均是推动强生制药业务继续增长的关键。

根据业绩报告,强生第二季度净利润254亿元,市场预期227亿元,去年同期392亿元;第二季度销售额1283亿元,市场预期1231亿元,去年同期1439亿元。强生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在发布财报的同时,强生首席财务官John Wolk表示,预计从第三季度开始,外科手术可以得到恢复,情况将于第四季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罗氏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第二季度受疫情最严重

7月23日,罗氏发布了2020上半年业绩报告,受新冠疫情影响,营收和盈利均有所下滑。罗氏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9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4%,其中制药业务实现收入232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4%。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也下降5%,从上年同期的89亿瑞郎降至85亿瑞郎。第二季度受疫情最严重,其中5月份的销售收入下滑了15%。不过下滑趋势在6月份已经有所缓解,销售已经逐渐复苏。

产品方面,罗氏的“三驾马车”美罗华(Rituxan)、赫赛汀(Herceptin)和安维汀(Avastin)一直主宰国内外肿瘤学药物销售榜单,不过近年来随着生物类似药的陆续获批,市场份额逐渐受到挤压。上半年,在疫情和生物类似药的双方压力下,“三驾马车”的销售收入呈加速下滑。Avastin上半年销售额为28.45亿瑞士法郎,下滑18%,美国市场下滑幅度最大为33%;Rituxan上半年销售额为24.40亿瑞士法郎,下滑23%,欧洲市场下滑幅度最大34%;Herceptin上半年销售额22.00亿瑞士法郎,下滑28%,美国市场下滑了42%。

有药品下滑明显,也有药品增幅喜人,如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血友病药物Hemlibra、PD-L1单抗Tecentriq以及Perjeta、Actemra、Kadcyla的表现都非常亮眼,其中Hemlibra增长94%,销售额达10.03亿瑞士法郎;Tecentriq增长74%达到12.97亿瑞士法郎。

诺华

创新药领涨,全球营收236.3亿美元,同比+3%

7月底,诺华公布了2020上半年财报,全球营收236.3亿美元,同比+3%。其中创新药物部(Innovative Medicines)营收189.43亿美元,同比+5%,得益于心衰药物Entresto 、脊髓肌肉萎缩症药物Zolgensma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Cosentyx 、乳腺癌药物Kisqali等驱动;山德士(Sandoz,仿制药业务)营收46.87亿美元,同比-2%,增长主要受第二季度COVID-19相关药物的采购、零售业务下滑影响。

创新药物部六大细分业务中:肿瘤营收71.96亿美元,同比+4%,主要是由免疫药物Promacta/Revolade(+26%)、乳腺癌药物Kisqali(+58%)、肺癌药物Tafinlar+Mekinist(+16%)驱动;免疫、肝脏和皮肤:营收22.87亿美元,同比+16%,主要由银屑病药物Cosentyx(+14%)推动;眼科营收21.33亿美元,同比-9%,主要Lucentis(-17%)等眼科药物下滑影响;神经疾病营收20.45亿美元,同比+22%,主要受神经药物Mayzent(+64%)驱动;心血管、肾脏和代谢:营收11.5亿美元,同比+46%,主要受心衰药物Entresto(+48%)推动;呼吸疾病营收9.15亿美元,同比+1%;主要受治疗呼吸疾病药物Xolair(+4%)推动。

另外,诺华宣布将中国作为前三大市场之一,其上海研发中心运营重点转向扩大早期临床开发以及后期临床试验的规模和领域上。

默克

消费医疗保健业务遭受新冠疫情打击最大

德国制药巨头默克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财务业绩,报告显示,集团全球收入同比增长3.7%至41.19亿欧元(约48.59亿美元),但是内生性下降了2.5%。新冠疫情对全球市场造成对默克营收和利润均造成重大影响,其销售额和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分别下降了约10%和20%。

默克消费医疗保健业务遭受新冠疫情打击最大,销售额为14.99亿欧元(约17.68亿美元),下降了10.6%;生命科学业务销售额增长了5.9%,达到18.06亿欧元(约21.3亿美元);而高性能材料业务则增长了38.1%,达到8.14亿欧元(约9.6亿美元)。

作为默克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亚太地区收入占集团全球销售额的37%。该市场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了12.7%,达15.41亿欧元(约18.25亿美元)。其中,医疗保健业务销售额为4.422亿欧元,同比增长5.5%;生命科学业务销售额为4.713亿欧元,同比增长10.1%

默克首席财务官Marcus Kuhnert 对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仍然保持乐观态度:“根据从现在到2022年的业绩指引,我们‘仍然相信’公司业务将持续增长,而中国将继续实现销售正增长。”

辉瑞

全球营收238.29亿美元,同比下降10%,疫苗还未问世已被订购一空

随着群众前瞻性采购需求的逆转、零售业务下降以及美国部分合约中断,辉瑞上半年营收下滑严重。辉瑞发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全球营收238.29亿美元,同比-10%。排除消费者健康业务,2020年上半年辉瑞同比下滑-3%。

不过,作为“全球大药厂”,辉瑞却在疫情下另辟蹊径,COVID-19疫苗领域成为辉瑞临床重点。7月20日,英国商务部表示,英国政府已经与辉瑞签署协议,确保一旦新冠疫苗研制成功,英国获得9000万支疫苗的优先采购权;随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阿扎尔(Alex Azar)宣布,特朗普政府将向辉瑞支付近20亿美元,用于12月交付该制药公司正在研发的1亿剂COVID-19疫苗。

辉瑞的COVID-19疫苗还未问世,就已经被订购一空,受此消息影响,当日美股开盘后,辉瑞微涨1%。而在新药领域,7月24日,辉瑞/默沙东的一款SGLT-2抑制剂艾托格列净,辉瑞/AZ旗下的注射用头孢洛林上市申请已经进入“在审批”阶段,这意味着该药有望在第三季度在中国获批,进一步打开市场。

礼来

全球营收1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6%,新药市场表现强劲

7月底,礼来发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在+13%销量增长的推动下,集团全球营收113.59亿美元,同比+6%,受COVID-19的不同阶段影响。

2020年第一季度,COVID-19导致患者购买需求和患者处方药物数量的增加,礼来大部分产品受到了有利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给礼来带来了2.5亿美元额外收入,第一季度礼来营收暴涨15%;2020年第二季度,随着群众前瞻性采购需求的逆转、零售业务下降,COVID-19导致在销量上下滑了约2.5亿美元,同比-2%,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第一季度的爆发增长。

另一方面,主要是受新兴药物强势推动:糖尿病药物度拉糖肽(Trulicity)(+29%)、恩格列净(Jardiance)(+22%)、甘精胰岛素(Basaglar)(+10%);银屑病药物Taltz(+38%);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Olumiantt(+54%);癌症药物Cyramza(+13%)、Verzenio(+63%)。

在发布财报的同时,礼来CEO David A. Ricks表示:“公司目前成长期的新药市场表现强劲,成本控制给我们提供了更充足的研发资金,进而获得更具有竞争力的管线。2020年,我们将继续将重心放在糖尿病、肿瘤、免疫、神经疾病领域。”

百时美施贵宝

第二季度营收101.3亿美元,净亏损8500万美元

8月6日百时美施贵宝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0财年中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27.37%;营业收入为209.10亿美元,同比上涨71.49%。

另外,据8月6日美股盘前,百时美施贵宝(BMY.US)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百时美施贵宝第二季度营收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61%。该公司二季度研发支出达25亿美元,同比增长90%。其中11亿美元的研发增长来自收购Celgene带来的影响。百时美施贵宝二季度归母净亏损8500万美元,去年同期录得净利润14.32亿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0.04美元,去年同期录得每股收益0.87美元。

该公司预期2020年总营收在405-420亿美元之间,预计非通用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在6.1美元至6.25美元之间。截止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出售债务证券约为221.8亿美元,净债务为244.9亿美元。

安进

第二季度营收增长6%,利润下滑17%,销售额在本季度后几周开始恢复

安进公司于7月28日美股盘后公布2020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净营收为62.06亿美元,同比增长6%;销售成本为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47%;研发费用为9.64亿美元,同比增长4%。

而在4月30日安进公布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一财季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8.25亿美元,同比下降8.38%;营业收入为61.61亿美元,同比上涨10.87%。

安进公司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公司收入能保持增长主要依靠多款新药的上市带动销售提升了13%,包括2019年11月从新基购买的Otezla,以及Mvasi、Kanjinti、Evenity和Repata。但受疫情影响,以及生物类似药和仿制药的激烈竞争,增长仍然相对被部分药品销量的下降所抵消了。

安进公司认为,疫情中断了许多医患互动过程,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误,这都对产品组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主要出现在第二季度的早期,销售额在本季度的后几周开始恢复。

同时,该公司解释说,二季度净收入减少主要来自Otezla交易产生的相关成本,以及与百济神州合作产生的亏损所致。

阿斯利康

中国市场营收逆势增长14%,未来五年预计55个新药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截至今年年中,该公司总营收达126.2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营收达26.59亿美元,逆势实现14%的增长。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对这个业绩相当满意:“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阿斯利康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始终充满信心。”

从财报看,阿斯利康中国市场的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来自创新。今年1月1日,利普卓(奥拉帕利)、与珐博进合作的爱瑞卓(罗沙司他)以及降糖药安达唐(恩格列净)正式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上半年,英飞凡、利倍卓、倍择瑞三款产品在中国实现商业上市,一批新药为阿斯利康中国的稳步成长提供了动力。

以创新谋发展,近年来,阿斯利康更加注重“中国元素”。以罗沙司他为例,这是阿斯利康去年主推的“明星产品”,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赖明隆将它总结为三个“首”:首个在中国早于全球上市的创新药;首个在中国孵化的原创新药;首个采用全球创新氧感知通路机制HIF(低氧诱导因子)新机制的药。得益于中国医药审批制度改革提速,这款新药在首届进博会结束后,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一路“加速跑”。

据悉,近年来,阿斯利康积极引进全球创新成果并支持中国本土药物创新,目前累计在华研发投入逾15亿美元,引进近40种创新药物,未来五年内,预计将有55个新药及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诺和诺德

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12%,受糖尿病、现代胰岛素和生物制药业务推动明显

8月6日,诺和诺德公布2020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总收入638.81亿丹麦克朗(约合101.78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中国区收入72.87亿丹麦克朗(约合80.77亿元),同比增长12%。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区业绩主要受到糖尿病业务、现代胰岛素和生物制药业务的推动,分别增长了11%、46%。其中,长效胰岛素Levemir中国市场收入5.59亿丹麦克朗(+12%),预混胰岛素NovoMi中国市场收入24.48亿丹麦克朗(+13%),超速效胰岛素NovoRapid中国市场收入10.55亿丹麦克朗(+20%),GLP-1药物Victoza中国市场收入5.01亿丹麦克朗(+18%),血友病药物NovoSeven中国市场收入2.07亿丹麦克朗(+48%)。(孙欢综合编辑)

2020医药公司上半年财报纷纷发布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国药企交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455 字。

转载请注明: 2020医药公司上半年财报纷纷发布 阿斯利康等全球十大跨国药企交卷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