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明俊
光伏行业迎来政策和需求双重利好,景气度持续上行,相关企业业绩爆棚。
其中,隆基股份(601012.SH)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达562.06亿元,净利润为75.56亿元,两项数据均位居行业第一。通威股份(600438.SH)以467亿元的营收规模和59.45亿元的净利润水平紧随其后。此外,特变电工(600089.SH)、天合光能(688599.SH)、中环股份(002129.SZ)、晶澳科技(002459.SZ)、阳光电源(300274.SZ)、东方日升(300118.SZ)、爱旭股份(600732.SH)等企业的营收均达到百亿级别,不过净利润水平则参差不齐。
现实的另一面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光伏行业的“降本”目标正遭遇挑战。
今年以来,“一周一涨价”几乎成为硅料环节常规操作,虽然经历过短暂的下调和盘整,但涨价幅度依然惊人。11月3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价格,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6.7-27.6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7.22万元/吨,环比涨幅为0.15%;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6.5-27.4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6.97万元/吨,环比涨幅0.11%。国内多晶硅料均价从年初的8万元/吨涨至目前27万元/吨,涨幅超过220%。
上游原材料环节掀起涨价风暴,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一路传导至硅片、电池片、组件厂商及终端电站,光伏产业链全线受到影响。
一边是政策支持和需求扩张,另一边则是原材料持续涨价、成本日益增加,叠加电力供应紧张,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成为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目前,业内预期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时间节点在明年年中。”10月30日,一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预计到明年年中,产业链上投资的硅料产能将能逐步实现有效释放,“但这个前提是不再出现政策变动等特殊情况”。
多重因素致原材料飞涨
今年10月,国际能源署(IEA)在月度报告中指出,创纪录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以及轮番停电正在促使电力部门和能源密集型行业转向石油,以保持正常照明和生产运转。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通胀压力,加上停电,导致工业活动减少和经济复苏放缓。
电力成本是当前光伏产业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新规自10月15日起实施。
由于生产多晶硅所用的工业硅属于高耗能范围,因此生产工业硅企业的成本上升势必会影响到多晶硅生产成本。特变电工在投资平台上表示,工业硅持续涨价对多晶硅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公司工业硅采购的定价方式为市场价。
“目前,限电对工业硅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对上游多晶硅料供求会产生短期影响。”隆基股份内部人士李峰(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此之外,工业硅产量下降也成为多晶硅料价格上涨的“催化剂”之一。
新疆和云南是工业硅的重要产出地,云南地区工业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0%以上。根据云南发改委《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工业硅行业生产管控加强,工业硅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这意味着,工业硅企业9-12月产量将被削减90%以上。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尽管近日工业硅涨势已出现瓶颈,但能耗双控政策对多晶硅厂家产出的直接影响正在扩大,短期内硅料可能仍因缺料情绪以及年底光伏需求旺季来临而处于涨价态势。
“工业硅作为多晶硅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价格上涨导致多晶硅生产成本大幅上涨。”通威股份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近期,多晶硅因四季度传统需求旺季,价格有所上涨,但上游工业硅价格上涨仍对多晶硅企业造成成本压力。”
(2021年4月30日,空中俯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探索有效“降本”
硅料价格跳涨的背后,是产能严重不足的挑战。
多晶硅生产处于光伏产业链的首端,也是影响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CPIA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量为23.8万吨,同比增长16.1%,而硅片、电池片、组件扩产增速极快,分别同比增长40%、56.6%和50.5%,远超硅料的扩产速度。
“多晶硅的建设周期长达18个月之久,算上半年的产能爬坡时间,正常量产时间差不多需要两年,投产周期过长导致没办法较快释放需求。”李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等产能可以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年内并没有较大的硅料产能扩张计划,四季度又为装机旺季,硅料供需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从短期来看,硅料一直维持在价格高位,上涨空间有限,上涨态势趋缓。从长期来看,待未来硅料产能释放,供需平衡将有望缓解。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降本”目标成为光伏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产业链各环节将通过工艺技术改进及规模经济提升实现降本。”上述通威股份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原材料上涨,公司采购团队一直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积极开发拓展优质供应商,并根据生产需求,在保供的前提下采取最优采购策略。
李峰表示,隆基股份与契合度高、技术领先的供应商携手进行技术协同、战略合作,通过建立友好双赢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合理分配产业链利润,打造利益共同体并维护健康的产业环境。
“过去,光伏产业主基调是降低成本、让市场可承受,而平价上网后,电池片在光伏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降本空间缩小,原材料涨价也在刺激行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实现降本。”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以颗粒硅为例。业内普遍认为颗粒硅掺杂10-20%在合理范围内,但有机构指出这一比例实际已可提高至50%以上,且颗粒硅成本更低,包括初始成本降低30%、电耗降低70%、人工降低30%,外加无需破碎。
浙商证券研报观点称,颗粒硅产能建设周期在1年多一些,而传统西门子法棒状硅需要近2年。投产速度大幅缩短,解决硅料供给失衡问题,而且颗粒硅省电70%、碳减排下降65%-70%,能耗指标更容易过、扩产也更为顺利。目前,上机数控(603185.SH)、晶澳科技、中环股份、隆基股份等主流硅片厂商已纷纷试用颗粒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