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盲盒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会买一个拿到手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吗?对于这个拗口的问题,很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个东西就是盲盒。近年来,盲盒从一种火爆的玩具,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在玩盲盒的群体日益增大并形成自己圈层文化的同时,盲盒本身却“出圈”了,演变为利润颇丰的产业。据统计,2018年仅闲鱼二手交易平台上就有30万盲盒玩家参与交易,每人平均每年花费上万元收集盲盒。而随着一些著名文化和商业品牌的加入,盲盒的种类也不断丰富,除了最早的玩偶盲盒之外,又有了考古盲盒、矿石盲盒等。可以说,“盲盒热”已成当下流行文化的一道风景。

  盲盒是生活的调剂品,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这也是它受人喜爱的心理根由所在。世俗生活永远趋于日常化和例行化。即便我们下决心改变,换工作、移居别的城市,一时可能获得了一些新鲜感,但用不了多久,日子又会变得重复。而重复几乎是单调和乏味的同义语。正因如此,我们虽然也向往安定的生活,但内心深处总是充满对不确定性的渴望。低成本、不经意的小改变,也就成为生活最经济适用的调料。打开一个盲盒,或许是惊喜,或许是失望,不管怎么样,这一点不确定性都给生活带来了小确幸。

  同时,当盲盒变成话题,它就成了一种“社交货币”。喜好此道者,通过买盲盒、换盲盒等活动,“以盒聚人”“以娃交友”,逐渐构成并巩固自己的社交圈,沉醉在亚文化的氛围中,在获得新的社会介入手段的同时,也得到了超越盲盒本身经济价值的心理抚慰和情感满足。这无疑也是盲盒风行的又一原因。

  然而,盲盒的过度消费,也带来了一些隐忧。有的商家投机式开发,粗制滥造,生产了质量不合格的盲盒投放市场,破坏了盲盒游戏的生态;有的商家刻意囤积居奇,设置消费陷阱,刺激和助长了奢侈浪费的消费观。更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群)已成盲盒消费的主力,并有向更低幼人群蔓延的趋势。一些年轻人以“赌徒心理”疯狂购买盲盒,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沦为有些商家肆意收割的“韭菜”,还有可能养成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找到盲盒游戏的正确打开方式,关键在于加强对盲盒消费的引导。一方面,规范盲盒生产和销售,改变盲盒供给野蛮生长的状态,确保质量过关,鼓励创新创意,加强盲盒与优质文化产品和活动的融合,推动盲盒更深层次地嵌入文化产业链条,真正成为文创精品。另一方面,延伸拓展盲盒的正向功能,比如和考古文博、科学普及、传统文化等领域相结合,开发更多更有趣味的国风盲盒、科普盲盒,让每一次打开盲盒之举,变成一次好奇心激发之旅;每一次关于盲盒的交流,变成一次新知的累积,在放松压力、舒缓心情的同时,为美好生活增添一份新的点缀。这样的盲盒游戏,不更香吗?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55 字。

转载请注明: 潮玩盲盒的“正确打开方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