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为什么中国不放弃“动态清零”策略

美国彭博社3月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说中国不容易放弃“动态清零”策略  去年年底,当新冠疫情在中国北部边境地区的额济纳旗暴发时,该国在退出“动态清零”策略方面的一个关键障碍暴露无遗。在医疗保健系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任何背离“动态清零”策略的重大转变都有可能导致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额济纳旗人口约3万,去年10月中旬的几十例感染病例很快令当地医院不堪重负。据媒体报道,地方政府不得不用火车将140多名病人转到1000多公里外的省会呼和浩特。但不久,呼和浩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也开始寻求帮助。11月初,一名医生告诉媒体,医院“没有能力一下子收治这么多病人”。

这一经历表明,中国庞大而零散的医院网络——因资源分配不均和投资不足而处境艰难——面对新冠病毒是多么脆弱。如果中国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放任这种疾病蔓延,就有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病例和死亡人数。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不愿接受新冠疫情的地方性流行。据称官员们计划在2022年之前保持现有的政策,但也表示愿意微调政策。

“彭博情报”高级医疗分析师米娅·何(音)说:“如果中国重新开放边界,医疗系统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她表示,中国的“医疗资源有限,这预示着系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去年12月初,曾负责新冠疫情应对的资深流行病学家梁万年对官方媒体表示,把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和庞大的人口相乘,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就是一个重症和死亡的绝对大数字。这意味着它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社会和政治问题,必须加以控制。

过去两年,中国报告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不到5000人,而在人口规模约为中国1/4的美国则有超过95万人死亡。

新冠疫情前,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就为公众所诟病。虽然政府扩大了农村医疗和国家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但2020年平均每1000人只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约5亿中国人来说,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

在传染病方面,中国大多数城市设有专门收治从肺结核、艾滋病毒感染、肝炎到新冠肺炎各种疾病的医院。这种模式与“动态清零”政策配合良好的部分原因是医院能够集中力量治疗少数患者。据中国国家卫建委的数据,自去年初以来,内地没有人死于新冠肺炎。

疫情初期,中国迅速建立了临时(方舱)医院和隔离设施,但其中大部分已被拆除或停用。据一位熟悉中国国家卫生战略的人士透露,国家已要求大医院提高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能力,治疗仍应集中在定点医院。如果有需要,中国可以重新建立收治轻症患者的临时医院。(陈俊安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61 字。

转载请注明: 美媒:为什么中国不放弃“动态清零”策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