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华为芯片“断供”的第三天,一场产业盛会在广州召开:第23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2020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引发关注。
会上,国内半导体产业第一梯队的企业悉数亮相,包括中芯国际、广州粤芯、长江存储、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等。特殊时期,齐聚广东的芯片大牛们,在关注什么?在思考什么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今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的召开时间有些微妙。就在三天前,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及其子公司的芯片升级禁令正式生效。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驶向何方?这是本届年会讨论的重点。尽管挑战巨大,但参会嘉宾在主题演讲中均透露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处于舆论风口的中芯国际也出席了此次年会。联合CEO赵海军表示,每当新的技术节点得到突破,将会对整个产业产生影响。“总结不同细分领域半导体产品的发展规律,我们发现只要在细分产品上提前布局,部分功能上实现赶超,就能获取净利润,取得成功。”
9月15日,中芯国际公开表示,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已按相关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燮康认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产品档次不断提升,晶圆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芯片生产面临“停摆”危机。中国有力抗击疫情,将影响降到最低。
“长江存储的总部位于武汉,在疫情封城期间仍然保持供应链的稳定。”长江存储科技CEO杨士宁在现场感谢了全国40多家合作伙伴,对未来充满信心。疫情期间,研发不停步的企业还有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据执行副总裁周卫平透露,公司实现了快速量产销售,各工艺平台加速交付。
广州本土企业粤芯半导体总裁、CEO陈卫也持相同的观点。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中国最早实现复工复产,这让我们从危机之中看到了机会。”陈卫演讲屏幕上显示出两条快速上升的曲线:从2009年到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值和市场规模预计分别增长10倍和5倍,但产值与市场规模之比仍仅为五分之一。在他看来,差额正是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机遇所在。
从9月15日起,高通、联发科、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公司正式“断供”华为,这一禁令让集成电路行业“卡脖子”问题更加凸显。
华为芯片“断供”之后,行业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认为,目前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的高端芯片的提供商主要是IDM企业,这些企业将面临较大挑战,亟须突破。“但另一方面,我国在集成电路的设计领域自主性较强。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的销售统计中,超过99%由中国本地企业生产。”
在集成电路产业中,有三大战略基础支柱,分别为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备和材料。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要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指出,在外界最为关注的芯片制造中,半导体设备以及关键材料又是其中最“卡脖子”的环节。他举例,国际上先进的芯片生产线需要百亿美元投资,七八成的经费用于购买十大类3000多种设备。
“目前我们的产业发展非常热,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投资来看,90%以上的资金都投入到芯片生产之中,但是其中70%-80%的钱都花在了购买国外的设备和材料;国内在设备、材料上的实际投资占比不到5%,这是我国芯片产业中的一大软肋。”尹志尧认为,必须在设备和材料上加大投资。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任振川指出,华为“断供”也给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了一个醒——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芯片技术要尽早实现追赶。
目前,华为已经在尝试构建芯片自主供应链。据报道,华为此前在上海青浦投资400亿元的芯片基地正在筹建当中。
另一个积极信号发生在软件领域。9月1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正式宣布,明年华为的智能手机将全面升级,支持鸿蒙2.0操作系统。
“华为芯片被断供,会影响你们下一步的发展吗?”粤评君带着这样的问题在会场随机采访了十多位业内人士。
“短期会影响,但更要加紧发展。”这是他们的普遍回答。
一位来自深圳的企业家这样说:断供让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自己特意提前报名参会,没想到希望来的人太多,差一点就错过。
近千人的会场,连过道都被来自全国的专家和从业人员站满了,各路专家大咖直面挑战,展示突围方案,寻找发展机遇。
如此热烈的场景,是粤评君参会前没有想到的。
回顾中国的产业发展史,技术封锁倒逼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围的例子,并不鲜见。原子弹、杂交水稻、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
芯片产业有其技术和产业上的特殊性,难以实现迅速赶超,加上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巨大,华为芯片“断供”难免带来短期阵痛。
然而,这同样也决定了两件事:
其一,既有的产业基础,决定国内的芯片产业并非完全从“0”到“1”,技术升级的难度虽大,但并非不可逾越。
其二,巨大的市场容量,决定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产业空间。
在疫情依旧肆虐多个国家,全球化遭遇挑战的今天,关键产业领域的安全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加上政策引导,市场各方自然闻风而动。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于燮康表示,国家和多地支持政策的接连出台,产业需求旺盛带来的市场机会,科创板为重大科技创新进行资本赋能,都是这一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进口替代”效应,给了国产芯片更多发展空间,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尤为凸显。
“可以告诉大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集成电路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陈卫表示,模拟芯片进行国产替代的空间将更加广阔,这让粤芯看到巨大的机会。
看到这种机会的,远不止粤芯。
【策划】郑佳欣 黄应来
【采写】彭琳 王彪 郜小平
【摄影】肖雄 见习记者 许舒智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彭琳;肖雄;王彪;许舒智;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