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IPO,在依赖与自立间挣扎

百洋医药IPO,在依赖与自立间挣扎
文|吕品 杨燕

百洋医药三闯IPO未果:过度依赖迪巧,关联企业交叉持股?

2020年3月26日,百洋医药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而就在前段时间,上市辅导完成的百洋医药冲刺创业板IPO被暂缓表决。

事实上,这不是百洋医药第一次IPO。早在2018年4月,百洋医药便完成了招股书首次预披露,明确表态拟挂牌上交所主板,公司亦自此正式拉开冲刺A股上市序幕。期间,公司虽一度中止上市进程,但在完成材料更新后公司又再度重启A股IPO。此后,又于2019年11月21日首发申请被暂缓表决,意味着第二次闯关失利。

从主板转战创业板,三闯IPO,为何仍未果?

天眼查显示,百洋医药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健康产业投资和运营的企业集团,主要投资健康品牌、企业股权及健康产业相关物业。事实上,百洋医药并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医药生产企业,而是一家做医药代理的企业。

百洋医药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营销综合服务,包括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百洋医药过去将零售业务作为发展重点,现欲将品牌运营业务作为未来战略发展的重点。

虽然品牌运营业务及批发配送业务的收入占比超过90%,系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实际上,百洋医药称产品的品牌运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然而在主营业务的收入构成上来看,批发配送业务显然占主要地位。

●过度依赖迪巧,增收不增利●

迪巧系列产品是公司运营的最重要的品牌产品,对公司品牌运营业务及整体业绩表现均有重要影响。报告期内迪巧系列收入占比73.66%、75.15%、62.80%、48.84%。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百洋医药仍然停留在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0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45%。百洋医药对外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毛利率较高的迪巧系列销售下降,该系列占发行人品牌运营业务收入占比从期初的73.66%降至期末的48.84%,而毛利率相对迪巧系列较低的产品销售收入则有所上升。

尽管如此,在其招股书中,百洋医药一直坚称不会对安士系迪巧产品有依赖。然而,迪巧系列产品毛利额占品牌运营业务毛利润和公司毛利润都是不小的比重,与此同时,迪巧系列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公司整体营收业绩都不可避免的受此因素影响。

●关联企业交叉持股存“利益捆绑”●

值得注意的是,百洋医药是美国安士的迪巧系列产品的独家代理商,而此前,丽珠医药曾代理销售美国安士生产的迪巧产品。

丽珠医药又是什么来头呢,他与百洋医药,美国安士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丽珠医药的创始人是徐孝先,离开丽珠医药后创立了中山安士。中山安士为美国安士控股子公司,是徐孝先以其家族控制的“美国安士”与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下属国有独资公司)在2003年9月共同设立。

百洋医药实际控制人付钢以及公司董事朱晓卫在中山安士、中山安士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徐孝先间接控制的企业)担任董事职务。

关于徐孝先与百洋医药实控人付钢,俩人都曾在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职过。

中山安士作为迪巧系列产品的国内分销商,与百洋医药之间有着多重关系。中山安士主要业务为药品、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及分包装。实际上,美国安士负责迪巧系列的生产,出口至中山安士,中山安士负责产品分包装,百洋医药负责迪巧系列在中国境内的品牌运营及销售。报告各期,中山安士为美国安士第一大客户。而报告期内,百洋医药则又是中山安士的第一大客户;美国安士又是百洋医药第一大供应商。

同时,百洋医药是中山安士的重要股东,并且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了中山安士27.94%的股份。因部分地区实施了两票制,经销商部分产品转向中山安士直接采购,百洋医药又还向中山安士提供品牌服务。

虽然百洋医药坚称与美国安士、中山安士也不存在关联交易,不过,据招股书显示,百洋医药多次提及与美国安士、中山安士存在“利益绑定”。

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百洋医药从中山安士采购商品金额为3.46亿元、3.35亿元、3.48亿元,分别占当期采购总额的16.86%、13.66%、9.95%;从美国安士及中山安士等公司的采购金额为3.56亿元、4.04亿元、3.72亿元,分别占当期采购总额的18.43%、16.97%、10.82%。

百洋医药不仅面临品牌运营服务的收入占比、毛利率呈下降趋势的问题,还存在过度依赖迪巧,交叉持股,大额采购,利益捆绑的争议,三战IPO却一缓再缓,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19 字。

转载请注明: 百洋医药IPO,在依赖与自立间挣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