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沿线市场接受度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金融及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仍保持韧性并呈现增长。

调查显示,更多外贸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收付。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同时双边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向前。

受到企业青睐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73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3.9%,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7325亿元,直接投资收付金额2524亿元,跨境融资收付金额213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对外贸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2019年以来,外贸企业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较高。许多企业选择将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此外,结算流程简便、降低结算成本、便利企业财务核算与资金管理也是企业选择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原因。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香港银行业公会一带一路委员会委员丁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国际上对人民币作为一种支付、投资和储备货币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和经济往来中的适用性也相应提升。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的增长,将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货币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降低汇率风险和便利贸易结算的选择。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分析认为,今年以来,疫情给各国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各国货币汇率波动比以往更加频繁。汇率波动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盈利预期,尤其是对一些本身利润就非常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影响,而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企业就可以提前锁定利润,对规避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很多外贸企业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报告还称,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进一步优化,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将有更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主体接受以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合作不断深化

在分析人民币接受度提高的原因时,丁孟表示,首先,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增长是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货币广泛使用的基础和前提,人民币清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贸易上使用人民币的便利。二是人民币作为一种贸易货币,也依赖于与之相伴随的人民币远期、期权等对冲风险的远期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的发展。三是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将使人民币交易产品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贸易沉淀的资金也因此具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反过来有利于鼓励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梁明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更多境外企业愿意和能够接受以人民币结算,更多国家愿与中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币值比较稳定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合作不断加深。随着中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境外企业持有的人民币不仅可以购买商品,在中国市场还有了更多投资选择,持有的成本越来越低,收益越来越好。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相关政策支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双边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截至2019年末,中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在8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此外,随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菲律宾是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2018年11月中菲两国央行正式签署了关于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据报道,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表示,今年上半年菲律宾人民币总清算量达302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8%。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时增长了近1倍。中国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记者 李 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7 字。

转载请注明: 人民币在沿线市场接受度提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