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如期而至,改革后股票日涨跌幅限制由10%放宽至20%。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创业板的涨跌幅调整令深沪主板及中小板的交易量受到巨大影响,外界关注的创业板“虹吸效应”给市场带来冲击和思考。
9月27日, 由《华夏时报》主办的“局部20%涨跌幅对全市场的影响、改革建议及投资策略应对”投资沙龙召开,券商、基金、投资者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交流,剖析市场影响,展望发展趋势,提出应对策略,为制度改革建言献策。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中国市场学会学术委员付立春在会上建议,应加速提前推行注册制。
第一,在现有的监管环境下面,严格推广落实建制度、不干预和零容忍。
第二,加快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专业化。“专业化并不一定是机构化,散户里面也有很多专业人士。”
可以逐步推进,比如说中小板可以尝试去推进试点注册制。按照现在的路径,与科创板和创业板最接近的是中小板,可以尝试逐步推进。同时,可以让既有的试点注册制内容更新或者是深化,创业板中的一些更灵活、更市场化的试点成功的内容,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板块,比如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等。
总之,20%的涨跌幅可以提前先行在中小板铺开,然后再逐渐全面铺开。
超预期的改革
付立春在会上分析指出,创业板20%涨跌幅,它并不是一个单独起作用的核心因素,甚至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它是在包括散户化在内的一系列系统背景下才产生了它的影响。
在付立春看来,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淀和背景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在里面。20%涨跌幅只是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当中很小的环节。除了交易制度,从发行、一级市场投资,中介各个环节来说,都有很多的突破和创新,这些整个构成了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整体。
为什么是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付立春指出,试点注册制和科创板是同时产生的,而创业板的试点注册制,它和科创板不完全一样,在方方面面都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付立春分析称,很大程度上创业板的试点注册制结构性、系统性方面都更为突破,更加具有灵活性。无论从企业的角度、券商的角度、投资机构还是投资者,很大程度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带来了制度红利,吸引力很大。
“很重要的一点,创业板是一个存量市场,一方面从政策角度而言,它去撬动其他的主板、中小板。另一方面,它的存量有很多投资者,存量优势很大。”付立春如是说,“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新增企业数量比较有限,存量优势与灵活的全方位试点制度结合在一起,爆发出了整个创业板目前的结果。
在付立春看来,创业板改革运行已经有一段时间,它无疑是成功的,且必须是成功的,而这个成功一定程度上是超预期的。
破解虹吸效应
付立春认为,创业板可能最有吸引力,就会产生“虹吸效应”,由于太灵活了,存量的力量太大了,所以造成了交易量的爆发。
付立春坦言:“虹吸效应”短期内集中释放,已经造成了创业板自身个别的板块、个别的股票有泡沫化的风险,而且是快速的泡沫化。快速的泡沫化后有可能是快速的泡沫崩裂。风险集中快速集聚,所以要提前引起重视。
当然,除了“虹吸效应”,还有“综合效应”。付立春表示,如果一个中小企业想登陆资本市场,除非它具有的实力与抱负过小或者过大,否则大概率可能会优选创业板,注册制条件下是否会形成资产端数量及质量问题,而过度的散户化、过度的投机化,则是潜在的资金端问题。资产与资金两端的问题交织一起,通过高频反馈加强,可以引起更多重视。
从长期来说,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影响很积极、很正面。付立春表示,存量市场注册制改革非常成功,而且是超预期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对20%涨跌幅等一系列注册制改革来说,可以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精选层等加速推进。
付立春直言:虽然创业板的改革是存量的改革,但它不是双轨制的改革。如果虹吸效应过于猛烈、程度过于大的话,那就需要注意异化成替代效应的风险。
一面是火焰、一面是海水的局面应该不会持续存在。付立春建议,可以加速全面推行注册制,加快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专业化。
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从监管层角度来说,是市场化、法律化和国际化。付立春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国际化的优先级可以下调,而专业化可以特别强调提出来。一定程度上,近期市场发展出现了专业化、机构化方向的背离,不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和经验趋势,专业化应该可以加速推进。
同时,付立春指出,投资者教育、保护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普及推广,另一方面则是从市场当中锻炼成熟。这可以是制度化、市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