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综述:放眼大湾区,再创新辉煌——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逢其时

  新华社香港10月18日电 题:放眼大湾区,再创新辉煌——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逢其时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朱宇轩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被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与此同时,香港国安法实施逾百日,社会正逐步重回正轨,利用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再次出发,正是香港当前的首要任务。

  这也是香港解决自身长期积累问题的难得契机。中央已为新时代“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指明方向,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香港应当紧抓机遇、深化合作、锐意开拓,以实际作为重新绽放东方之珠的靓丽风采。

  (小标题)港深合作 共启大湾区引擎

  2020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一年。从深圳放眼大湾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等建设不断推进,深圳作为大湾区引擎的功能不断增加。

  在最新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国家进一步要求深圳“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表示,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四个大湾区中心城市之间,深港合作尤其令人瞩目。随着深圳被委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角色,相信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绘就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香港与深圳正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在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看来,港深在科创领域的合作已持续较长时间,合作程度也不断深入。例如,两地政府合作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与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发展,已取得不少成果。

  对于深港科研合作前景,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信心满满:“香港高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低税制等优势有利于吸引全球人才。深圳则有一批享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市场空间广阔。两地未来可以携手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去年以来,从放宽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要求,到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央政府出台的多项措施,让港澳居民更方便地在内地工作生活。

  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说,前海是制度创新的先行示范区。例如,“港人港税”就是在这里先行先试,而后推广至大湾区内地城市。未来,前海将继续积极开展有关试点,为三地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小标题)破除障碍 推动各类要素便捷流动

  31岁的香港青年陈晓锋是一名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为帮助更多香港青年实现创业梦想,他在深圳陆续搭建了多个孵化平台,专为在内地创业的香港公司提供孵化服务,目前已吸引了超过20家香港初创公司入驻。

  为了开拓事业,他在今年又向深圳前海粤港澳青年创业区提出了入驻申请,希望在园区内搭建一个专为香港青年服务的创业空间。“我们会利用好前海这个平台,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好的服务。”陈晓锋说。

  陈晓锋的故事正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以来,大湾区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的热土正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启用,广清城际轨道交通清远至广东省职教城段开工,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政策框架公布,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加速……在一系列重大工程及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信息、资金的流动变得更为快捷顺畅。

  面向未来,粤港澳三地仍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香港运输研究学会会员熊永达指出,加快大湾区内城际铁路建设将对区内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若香港要与内地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与深圳探讨建设连接两地机场的交通设施,共同拓展航空市场。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区内人员、货运流通将更加便捷,有助于带动区内经济发展。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就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给出建议。他认为,可以在大湾区内探索推动“五通”,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在2019至2020学年,特区政府教育局首次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探索之旅”,推动学生认识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各自的优势和机遇。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理事丁江浩认为,特区政府一方面应当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可与内地探讨解决部分行业专业资格缺乏两地互认的问题,从而推动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工作生活,增强他们对祖国的向心力。

  (小标题)融入大湾区 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

  香港国安法实施已逾百日,广大市民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各界对于香港长治久安的信心日益坚定,经济民生日渐展现新生机。

  “要想把握好再出发的契机,香港必须更积极地投身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说。

  受此前“黑暴”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经济发展面临一定挑战。据特区政府预测,2020年香港的经济增速将为-6%至-8%。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的支援措施可以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更重要的是尽快让经济复苏。只要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大湾区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香港肯定可以恢复经济增长的动力。

  投身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大湾区内地城市经济发展强劲,尤其创科和先进制造业充满活力,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自然会大。大湾区还为香港业界提供了一个人口比香港大数倍且正在快速富裕的市场。这些都将为香港金融服务业下一轮的发展提供支撑。

  吴秋北说,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香港也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破解自身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目前,国际社会依然看好香港的未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6月表示,维持香港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在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总排名为全球第5位,较3月的排名上升一位。

  多位受访人士均强调,未来香港只有运用好“一国两制”这一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这一最大的舞台,才能创造新的辉煌,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19 字。

转载请注明: (港澳台)综述:放眼大湾区,再创新辉煌——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逢其时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