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CPI呈现总体稳定与结构分化新趋势

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高级研究员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CPI数据,我国CPI总体稳定,同时出现了结构性分化趋势。从环比看,CPI下降0.2%;从同比看,CPI上涨1.3%。从CPI构成结构看,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7%,其中猪肉、鲜菜、鲜果等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非食品价格则上涨了0.2%,其中家电用品和装潢材料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CPI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趋势可以归结为两大主因:供给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导致食品价格出现回落;同时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工业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

从今年CPI总体走势来看,CPI环比降幅收窄,同时CPI同比增幅增加。1-5月,CPI环比分别为+1.0%、+0.6%、-0.5%、-0.3%、-0.2%;CPI同比分别为-0.3%、-0.2%、+0.4%、+0.9%、+1.3%。CPI指标的改善和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一是国内的食品、工业品和服务商品等供给充足,可以有利地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二是后疫情时期居民的消费需求潜力正在恢复和释放,为扩大内需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已经初步显现,PPI环比同比均出现上涨的趋势值得警惕。

当前,我国CPI总体稳定的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快速恢复,很多领域出现了扩张趋势。按照这一趋势,通过政府的有效调控,中国的CPI将会在今年内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同时,需要警惕的是,随着美国通过超发货币为拜登政府的巨额政府投资计划和财政赤字融资“买单”,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加,以及美元超发带来的全球通货膨胀效应和疫情影响供应链等带来的阻断效应,使得大宗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同样面临着较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面对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预期,中国正在通过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积极应对美元超发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进一步降低食品价格;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降低成本等方式缓解大宗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工业品价格上涨压力。

相信,通过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市场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双市场”“双资源”融合优势,政府通过采取科学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国CPI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61 字。

转载请注明: 5月份CPI呈现总体稳定与结构分化新趋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