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帮中小企业“解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眼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现实困难。一些企业主反映,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融资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用电紧张等因素都在影响其经营和发展。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2%、3.6%,下行压力加大。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脱困?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工信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措施,多措并举帮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不断提升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他们为经济增长贡献了最鲜活的动力。目前,中国的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1~9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8%、32.5%,比2019年同期分别高2.7个百分点、13.2个百分点。

  不过眼下,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各种现实困难。浙江金华的一位90后企业主告诉记者,由于上游的钢铁等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他所经营的工厂遭遇了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用电紧张等许多问题。加之许多地方出现零散的疫情,快递物流也受到影响,一些货物发不出去,企业资金流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营销方面,线上与线下渠道开店、获客的综合成本已经相差无几。

  针对中小企业的现实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了包括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全面压实责任9条具体措施。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通知》落地生效,提升中小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加强政策落地生效,推动各相关部门、各地区按照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出台配套政策;二是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强化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分析,推动适时将部分阶段性惠企政策转化为可长期实施的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进一步稳定中小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三是加强政策监督评价,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督查工作,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有关部门将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阶段性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降低部分小微企业所得税,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等。

  为中小微企业送去金融“活水”

  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困扰中小微企业的一大难题。怎么办?金融业的改革措施送来了资金“活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人民银行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定向调控、精准滴灌作用,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

  此外,人民银行也在巩固提升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从2020年至今年10月,全国银行累计对14.4万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1.8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1万亿元。

  据邹澜介绍,人民银行也在着力提升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便利度,发布供应链金融管理制度,构建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政策框架,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融资。今年1-10月,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共支持近2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1.46万亿元。

  邹澜表示,针对近期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用好新增的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将优惠利率传导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2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关注延期贷款、信用贷款的质量情况,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大力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已发布的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中,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措施尤为引人关注。

  金融方面,截至今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217万户,同比增长34.1%。财政方面,今年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目前已经安排35亿元,支持1300多家“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安排30亿元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减补政策。

  “专精特新”企业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也是政策层面大力培育的企业主体。据徐晓兰介绍,着力培育的中小企业可分为“四个梯度”: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目前,全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13个项目都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批上市的81家企业中,超过一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有16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梁志峰透露,工信部正在健全完善“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一千家左右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为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专精特新”企业,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出了10项实事、31条具体任务。例如,鼓励金融机构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专项金融支持,研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将5000家“小巨人”企业纳入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对象等等。

  “明年,我们将把落实《实事清单》作为重点,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徐晓兰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41 字。

转载请注明: 政策“加码”帮中小企业“解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