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卓铠
6月3日,一汽夏利召开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上通报《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情况》并审议了《天津一汽员工劳动关系转移接续方案(草案)》(下简称“接续方案”)。不过据界面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员工劳动关系转移接续方案并未能通过表决。
据该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一汽夏利在5月份制定的这份员工劳动关系转移接续方案的草案中,拟出售全部资产、负债和人员置出到由其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夏利运营公司”),并向一汽股份指定的子公司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一汽资产经营公司”)出售夏利运营公司的100%股权,使其成为“一汽资产经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该份资料中显示,一汽夏利共有合同制员工1966人,其中岗上员工135人,待岗员工336人,内退员工1447人,协议员工48人,另有离退休人员3491人,这些员工的劳动关系将全部转移至夏利运营公司。
对此,一位参会的一汽夏利职工代表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收到《接续方案》到通知3日下午召开职代会,中间时间间隔非常短。能够看出公司急于‘抛盘’的心态。”
据界面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汽夏利多数员工认为在公司职工代表中,岗下职工代表数量占比较少,因而担心自身诉求不能在会上被很好表达。
“我们已经在微信群中填写《天津一汽职工自愿书》,不同意公司要求现有职工(包括1/2厂职工),全员转入新子公司这一方案,联名要求公司领导层联合职工共同研讨出台一份合理合法,切实保障员工利益不受损失的可行性政策”上述参会职工代表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截至6月3日下午5点,该份《自愿书》已经得到了466位内退、待岗员工签名。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一汽夏利的《接续方案》是以原岗继任为原则,转移全体在册员工。员工需与夏利公司及销售公司先行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夏利运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其中,对于早前已经和夏利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以及其他符合法律规定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员工,夏利运营公司则继续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其他员工则签订不少于五年期限的劳动合同。
不过,在一汽夏利转移政策细则中也写明,自政策实施之月起,距法定退休1年(含)以下的员工、岗上员工(截至2020年5月31日)以及已经办理内退手续的内退员工并不适用上述劳动合同签署原则。
由于《接续方案》中部分条款不符合员工诉求,在6月3日下午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不记名投票结果显示,赞同人数并未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因此并未能通过表决。
事实上,一汽夏利重组后所引发的员工维权事件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在4月20日,更是出现上百员工聚集在一汽夏利生产基地大门外维权情况。员工们除了对个人利益有所诉求之外,甚至有员工怀疑一汽集团在夏利与博郡合资“混改”项目中有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情况。
2019年10月底,一汽夏利宣布与南京博郡成立的合资公司。根据彼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显示,一汽夏利以整车制造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负债作价出资5.05亿元,博郡汽车则以现金20.34亿元入股,持有合资公司80.1%的股权。
然而,时至今日,南京博郡仅以货币方式向天津博郡仅缴付资金1400万元,此后再无任何缴付信息。此外,一汽夏利当时向在职员工所做出的可自愿参加合资公司的招聘、一汽夏利岗上员工的竞聘,或自愿选择内部退养、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待岗安置等安置承诺也没了下文。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一汽夏利净利润亏损14.81亿元,同比暴跌4068.32%。相关生产线也已经在去年下半年停工。
对此,在6月3日职代会上,一汽夏利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国强表示:“公司2019年和今年一季度净亏十几亿,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规则,公司明年将停止交易,后年退市。只有通过重组才能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
界面新闻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一汽夏利高管处了解到,一汽集团目前占一汽夏利的股份比重超过47%。“站在集团层面而言,一汽夏利只有‘破产’和‘重组’两条路径可走。说白了要么公司完成重组计划,通过夏利运营公司成为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继续存续经营;要么公司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届时全体员工都难以得到妥善安排。”该高管表示。
夏利运营公司系一汽夏利全资子公司,公司核准时间为今年4月9日,主要负责接收夏利公司资产、负债、人员,并负责夏利公司的存续业务管理。而夏利运营公司正在考虑向一汽资产经营公司出售100%股权,成为其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继续负责管理一汽夏利剩余的资产、负债、人员和存续业务管理。
上述一汽夏利高管高管称,一旦一汽夏利通过重组划入一汽集团旗下,届时集团可为公司的各项业务提供增资、注资、借贷等金融手段,继续保持公司的有序经营。
但要实现重组,在流程上需召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而作为召开股东大会的先决条件,则需先通过职代会投票表决。这也就是说,一汽夏利以及该公司全员工的接下来何去何从都掌握在了职代会代表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