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迟雨
9月1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低至7.0183;9月1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一度跌破7,最低至7.0188。时隔两年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迈入“7”时代。
《上海证券报》引述汇率专家的观点指出,执着于人民币汇率“破7”并无意义。在学术角度来看,“7”只是一个心理关口,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但是对贸易公司而言,短期内还是感受到“破7”实实在在的影响。
从贸易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是一把“双刃剑”。
对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贬值是一种短期利好,其竞争优势和盈利水平都有望得到强化;但对于进口贸易而言,汇率贬值无疑会导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同时会在国内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挤压下游行业利润。
而且即便是出口企业,因为未必是即时结算,汇率波动也可能让客户产生美元升值的预期,因而导致压价、付款延期等情况。
正因为汇率贬值是一把双刃剑,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非常多元,从业务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国家并不提倡企业通过汇率波动去盈利的投机心态,而更多地是考虑如何降低风险。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贸运行基础并不牢固。
基于此,前述意见提出了包括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在内的共15条政策措施,强调要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
商务部不久前也表示,将增强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因素增多。商务部将会同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持续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优化产品,为更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显然,“穿越”汇率波动,稳住外贸,需要企业做好避险准备,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应对策略,也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足够的工具。
在汇率波动成常态的情况下,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合作有必要强化,这样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通过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和汇率避险业务方面的担保。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外汇套保比其他企业更少,承担汇率风险的能力也就更低。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继续在降低门槛、优化渠道、配套激励等方面助力小微企业破解汇率风险管理难题。
应对汇率波动,企业秉持长期主义最为关键。
汇率无法预测,赌汇率走势可能会有一时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很难保证企业的利润不被汇率波动侵蚀。
因此,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敞口,合理运用外汇远掉期、期权等工具提前锁定远期汇率,另一方面,为了稳定境外客户,不妨在签署合同时约定汇率变动,由双方共同承担汇率风险,或者协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支付,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最佳效果。
当然,不论是做什么类型的企业,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自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