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我省工业发展主方向,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为全省经济提速作出强有力支撑。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1 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一座座工业厂房正携带着优质、多元而高效的工业产品在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新型工业化进程按下快进键。
走进位于汇川区董公寺街道的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该公司二期技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这是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的百亿珍酒扩能技改项目的一部分。
“珍酒技改分为二期和三期两个项目同步推进,二期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建成后将实现1.2万吨大曲酱香的产能,到2021年底,老厂区总产能可达1.5万吨,能支撑至少30亿元以上的市场销售额。”珍酒技改项目建设指挥长岳进介绍,在距离珍酒厂老厂区12公里外的高坪街道永胜社区,珍酒技改项目(三期)也在同步抓紧建设。
“先重点建设一到十号酿酒厂房和配套厂房,十月份就要投产了,工程进度要把握好。”项目施工现场,贵州珍酒扩建工程(三期)负责人陈国俊正对照图纸与施工人员交流,“这十座厂房作为三期技改项目的‘排头兵’,将会在今年12月输出5000吨用酒。”
据了解,待该项目建成投产,到“十四五”末期(2025年),珍酒将新增酿酒产能4万吨,总产能达5万吨,产值可超过100亿元。同比“十三五”末期(2020年)产能增长4倍、产值增长6倍。
珍酒的绿色化、高效化发展彰显着汇川这片热土绿色食品工业发展潜力。在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绿色也是这家本土优秀食品产业发展的底色。
近几年,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出产的多种食品正迅速占领遵义本地市场,同时销往全国各地。这家做出“遵义味道”的食品企业,不仅选用本地食材,在源头上把控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减少物流与仓储成本,更通过技术升级,畅行绿色低碳生产。
据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大清介绍,该公司生产线上,诸如辣椒、大蒜、生姜等均采用本地绿色食品保证产品口味与质量,在推农、助农、护农方面帮扶成效明显。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引进使用先进设备与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达到了国家要求的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吴大清说,今年1至2月,该公司已实现订单销售5800吨,销售收入达4300万元。
汇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高新技术支撑。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智能化生产大大提高电梯部件加工的精度与速度,成为汇川区高科技装备制造行业中的佼佼者。
如今,通过退城进园,该公司新引进两条智能生产线,产能增长10倍以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在汇川装备制造业中打响了“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的名号。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产值已达8000余万元,喜迎生产“开门红”。
以创新推动发展,用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的还有贵州联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本土药企,在医药技术升级、生产方式革新上加快奋进脚步,至今累计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项目30余个,发明专利20余项,为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打下技术创新的良好基础。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汇川区新型工业化将在进一步加强各种类工业发展、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前提下,着重优化工业发展格局。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丰富工业产业层级,形成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大产业集群。
汇川区工业经济局产业发展股负责人石胜娇告诉记者,2020年,汇川区实现工业产值325亿,增加值137亿,同比增长6.9%,完成工业投资67亿。同时,通过引进成大和明润两家包材企业投产,为本区白酒产业和茅台等白酒企业配套,延伸了白酒产业链。
“下一步,汇川区将围绕装备制造业,引进电镀产业配套企业,打造电镀园区,同时引进机甲配套企业,继续做好产业链延伸。”石胜娇说,除上游配套企业外,汇川区还将在已有超临界萃取、仿生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基础上,引进下游企业共同合作,延长汇川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文/图 陈露、罗永红、陆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