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吐故纳新加速 五月来逾30家公司退市

6月6日,在步入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多只退市股出现暴跌。而目前正处于退市整理期的个股中,大部分市值蒸发已超过八成。截至记者发稿,5月以来已有超过30家A股公司被退市,A股市场清退机制加速运转。多项制度完善之下,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加快形成,市场优胜劣汰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A股吐故纳新加速 五月来逾30家公司退市

多只退市股暴跌逾80%

近期,随着退市股逐步进入退市整理期,其首日最大跌幅也在不断被刷新。

6月6日,绿景控股开始进入退市整理期,开盘跌逾88%。截至当日收盘,该公司报收0.52元/股,下跌86.32%,总市值仅为1.0亿元。

*ST绿景5月2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深交所指出,*ST绿景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ST绿景在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041.84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4328.32万元,且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6日,另一家开始进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豫金刚石同样低开超51%,截至当日收盘,该公司下跌50%,收报0.75元/股。

此外,当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的晨鑫退、猛狮退也大幅低开近80%,截至6日收盘,晨鑫退、猛狮退分别收报0.21元/股、0.61元/股,分别收跌80.91%、73.01%。

而据Wind数据显示,当前处于退市整理期的公司共有23家,截至6日收盘,18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80%。市值方面,共有5家处于退市整理期的公司总市值不足2亿元,总市值在9亿元以下的公司超九成。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新的交易机制,退市整理期从30个交易日缩短为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交易类强制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而上述因素均会加速退市公司的市值回归。投资者应当摒弃“炒小炒差”之风,如若参与此类股票的炒作,极有可能面临大量投资损失。

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形成

随着注册制上市公司比例的不断提升,退市新规发布以来的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也在加快形成,市场优胜劣汰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仅在6月的3个交易日内,便有*ST金泰、*ST济堂、*ST邦讯、*ST聚龙4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其中,*ST金泰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随后,又因2021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127.80万元,以及年度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触及终止上市情形。*ST聚龙因2021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退市情形。*ST济堂、*ST邦讯则是因为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年报。

按照退市程序,*ST金泰将自6月10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ST邦讯、*ST当代和*ST聚龙将自6月13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与此同时,近期还有*ST丰华、*ST澄星、*ST华资、*ST景谷等多家公司发布了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专家表示,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应退尽退”的共识逐步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正逐步构建。

为了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依托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作为退市板块,按照“顺畅衔接、适度监管、防范风险、形成合力”的原则,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堵点、风险点进行优化完善。

此外,沪深交易所也于去年分别发布营业收入扣除指南,明确了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业内专家认为,此举精准打击了“壳公司”,让处于退市边缘的空壳公司难在营收上面耍花招。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在严格的退市制度执行之下,此前的各种制度漏洞被堵住,“应退尽退”已成为必然。他认为,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有利于市场优胜劣汰,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引导大家理性投资,对打击过度炒作也有积极的作用。

开源证券分析认为,注册制的推进将继续加速尾部公司边缘化的趋势,从而减小退市新规运作的阻力。而退市制度的高效运作,将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反过来为注册制深化改革提供保障,最终形成资本市场的正反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22 字。

转载请注明: A股吐故纳新加速 五月来逾30家公司退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