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龙志安(Laurence Brahm)10月29日在中国日报刊文称,中国共产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其重要议程,将为未来5年乃至15年设定经济和发展目标。
文章说,通过规划,中国可以建立一个更有活力和创新的市场经济。中国的五年规划将对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进行长期评估,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制定预算和规划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民和企业的需求。
这与西方的制度不同,西方的制度更多地是由选举周期和政治驱动。在西方,政治权力和游说机构暗中资助政治权力,他们不会优先考虑国家经济健康和人民的生计。
就像我们今天在美国所看到的那样,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美国政府却因为非常短期的政治利益选择忽视病毒。
作者认为,中国的规划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长远得多。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源于儒家哲学、道教、佛教以及普遍规律,这些都为进行长期规划提供了文化背景。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考虑到新的全球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反全球化情绪正在上升的世界。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平行世界。一方面是美国等奉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国家,另一方面是同中国一道寻求多边发展的多数国家。
随着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政策,世界被迫进入本土化状态。因此,制造业和技术开发,特别是软件和芯片的开发,可能会在中国实现本地化。这就需要中国国内经济的进一步转型,以及更清晰的创新战略。在早期阶段,这可能是一个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它将有利于中国。因此,专注于高端制造、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本土化可能成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最后说,中国的大部分新技术发展将用于环境修复——将能源需求从化石燃料转向绿色能源。一方面,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将环境保护视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另一方面,中国则将环境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视为商业和发展机遇。
可再生能源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大量使用大数据来管理。因此,这是实现增长的机会,也是创造就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企业和新金融形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