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两块五买公司,我再白送你十四块五现钞。
低迷熊市中,这样“买股票,送钞票”的诡异好事,似乎正在中国的Biotech身上发生。
5月4日,受核心产品S1PR调节剂二期临床失败消息影响,中概股康乃德生物当日暴跌57.72%。
5月5日,康乃德生物股价继续下挫,截至收盘在下跌14.63%至0.7美元/股,总市值跌至3855.34万美元(约合2.53亿元人民币)。
诡异的是,。
根据2021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底,康乃德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68亿美元(约合17.07亿元人民币)。
康乃德生物的状况,并非个案。低迷的市场行情中,贝康生物-B、嘉和生物-B、和誉-B、兆科眼科-B等多个Biotech公司,市值已经跌破账上现金,当然康乃德生物的情况尤其突出。
我们不经要问:康乃德生物何以走到如今这样的局面?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究竟是捡便宜的好机会,还是包装得诱人的陷阱?
接连失败,10亿美元市值蒸发
从当红辣子鸡到资本市场“弃儿”,康乃德生物的状况不是1天造就的。
2021年3月,康乃德生物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发行价为17美元/股,之后股价一路看涨,并在2021年8月股价达到峰值,总市值一度超过10亿美元。
然而事到如今,风光已然退去,近10亿美元的市值已经悉数清零。
当然,这可以怪罪“历史进程”,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生物医药板块走入低迷行情中,至今未能绥困,但作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更应该着眼于个人奋斗中的“闪失”。
2021年11月,康乃德生物的核心产品IL-4Rα单抗CBP201披露临床二期数据,未达到市场预期成为度普利尤单抗的me-better,股价曾在1天中暴跌61%。
而近期,康乃德生物又在另一核心产品S1PR调节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中再度遭遇“滑铁卢”。
事不过三,连续的临床失败,无疑在证伪康乃德生物的创新研发能力。
而对于Biotech而言,最擅长的不是做BD,也不是卖药做生意,一切的起点就是研发创新能力,一旦在研发创新上进展不及预期,就会面临投资者近乎恐慌式的逃离。
捡便宜 or 掉陷阱?
但如此糟糕的二级市场表现,真的就宣判了康乃德生物这样的Biotech公司死刑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创新和失败,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存在。无论是畅销书《十亿美元分子》中的主角福泰制药,还是知名Biopharma吉利德或再生元,在上市之初几年内搞的项目都接连遭遇了失败的状况,闯出来的项目也有在市场中卖不动的,但最终也挨到了黎明时刻。
而对于康乃德生物这一类的Biotech而言,账上相对充裕的现金流,能够保证其能在当下这个资本寒冬,无法再融资的情况下,撑几年继续探索,而不至于资金断流。
但是充裕的现金储备,并不构成Biotech成长为Biopharma的充分条件,只是给了Biotech多几枚子弹,尝试去射中研发创新的靶心。
甚至研发创新本身也不够充分,Biotech还需要在市场上用商业化证明创新的价值,成功变现,才真正实现了自立更生,形成良性循环,成长为Biopharma。
而在过程中,如果Biotech因为失败了,灰心了,不再专注自己的核心能力研发创新,转而去买项目投机,或者干脆抛弃医药赛道去投资股票、房地产(这在其他行业出现过),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未知风险,那些账上的钱也很难说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与此同时,对于想捡便宜的投资者,投资这类公司需要特别甄别。有人提到了巴菲特的“捡烟蒂”理论,认为这些市值跌破现金的Biotech公司,是熊市中可捡的便宜。
但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本人从来不玩Biotech的投资生意,而“跌破净值捡漏”的投资逻辑更多是适用于银行股等成熟行业股票,并非Biotech这样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生意,其判断逻辑也不是简单的股价跌破净值,而是跌破主观判断的内在价值。
对于Biotech,何为内在价值?是其创新研发的能力,如果你觉得这些目前遭遇坏状况的Biotech公司只是运气不好连续失手,未来会逆风翻盘,可以大胆支持这些Biotech公司用项目结果证明自己,但你必须对其中极高的失败率,有充分的心理和财务准备。
否则,抱着捡便宜心态投进去,只会掉进陷阱里去。
本文源自医药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