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给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开局、初步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如何?如何畅通经济运行脉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议题。
12月2日至5日,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设立中国财富峰会、“碳达峰 碳中和”绿色经济高峰论坛、国际黄金市场年度峰会3场平行论坛。政府人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研判疫情下经济形势新变化,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逐渐崛起的经济力量与影响力不容忽视。”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表示,中国道路的优越性逐渐显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70多年的努力迎头赶上,在包括5G网络等最新技术方面遥遥领先。“未来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是决定性的参与者。”金灿荣说。
“今年经济形势恢复良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9.8%,换算到全年的增长率为7.35%,我预测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在8.35%到8.5%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态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他对明年的经济增长抱有信心,并预测明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很有可能达到5.5%到6%的潜在增长率。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为了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中国产业的调整升级换代,要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体系,向“金融三化”转变,即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
企业家在论坛交流中深切体会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正深刻影响我国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亦功表示,在新一轮科技力量推动下,全球产业正加速向数智化转型。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之下,中国一汽在数智化、绿色出行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伊利集团所有的现代化牧场,已经实现信息化的转变。”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透露,在牧场里,奶牛都有耳标,通过手机App可以检测每一头奶牛的健康状况。
“我们呼唤数字农业的到来。”金禾天润董事长曾琦认为,智慧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传统人与土地的关系,改变为“人+土地+科技+金融”的融合关系。
“从新经济看,新能源、动力电池、低碳、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行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东吴证券特邀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国财富峰会上称,未来中国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大概率可能会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诞生。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则希望中国未来要进一步管好、用好民众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将财富有效转化为投资,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下半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中能集团总裁黄海粟指出,推动产业创新,在关键领域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十分重要,但有些关键领域的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从技术创新到实现产业化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一过程中,企业与国家战略科技需要进一步深度合作。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也散发出越来越大的魅力,更成为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变化。”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认为,目前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同时,向社会释放的是数字技能的新需求,经过课题研究,“十四五”中国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
在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智家总裁李华刚看来,数字时代用户需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这就要求企业提供多元化场景、个性化定制和终身迭代的新体验。“为此,海尔智家推出了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带动超过30个行业的消费。”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公司通过数字化发现需求,打通渠道,使电商直达客户。例如新希望集团推出24小时鲜牛奶,在主要城市,人们可以喝到当天产的牛奶。
在12月4日的中国财富峰会上,参会企业家、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新兴的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将引领社会变革,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报海南博鳌12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