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中国新闻周刊
股票跌了,基金跌了,反而奢侈品涨价,新能源车、油价也都涨了。曾经因连续降价被戏谑为“割韭菜”的特斯拉,如今因价格猛涨竟成了理财产品?“我的Model 3已经涨了4.4万元了。”喜提爱车仅半个月的吉林特斯拉车主Edison(化名)毫不掩饰对特斯拉的喜爱,“我是特斯拉铁粉,还下订了赛博皮卡。”
Edison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2021年11月8日以23.59万元价格“抄底”的22款AMD芯片后轮驱动版Model 3,在经历了数次涨价后如今的价格为27.99万元,涨幅接近20%,远远超过目前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表现。“同样的车型,我朋友小秩(化名)比我晚下定一个月,多花了两万块。”
“我就后悔没有再早点下单,不过看到现在的价格,我买的还是划算的。”小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已经于3月11日提车,尽管身处冬季气温较低的长春,但家人都支持他购买电动汽车。“我不开长途,短途代步还是挺酷的。”
3月15日,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涨价,价格上调1.8-2万元不等。目前,国产Model 3的提车周期长达4-5个月,也就是现在下单,大概到7、8月份才能提车;Model Y不同配置车型提车周期也都超过了2个月。
这已经是特斯拉在五天之内的第二次涨价。3月10日,特斯拉刚刚宣布旗下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的当前售价较此前上涨1万元。
受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影响,粗略统计,特斯拉从2021年11月中旬至今短短四个月时间里,已经连续涨价五次。
“消费变理财”?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是特斯拉车友圈曾经非常流行一种说法;不过,如今这一说法已经变成:“韭菜变香菜,消费变理财”。
经历过最近的两次涨价之后,特斯拉后轮驱动版Model 3售价为27.99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售价为36.79万元;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的价格分别为37.59万元和41.79万元。
特斯拉此番涨价并非只针对中国市场,特斯拉美国目前全线上调售价,从两千到1.25万美元不等。Model X Plaid车型价格上调最多,达到1.25万美元。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也上调了两千美元;长续航版涨价四千美元,涨幅达到7.84%,为本次调价幅度最大的型号。
特斯拉方面表示,在调价前已经下单的用户不受此次涨价影响。这也让下定较早的消费者大呼“赚到”。对于特斯拉车型的价格上涨的原因,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回应:“是由于供应链成本压力大所导致。”
特斯拉车型反复涨价,并未影响到车型销量。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2月销量达到56515辆,这是其连续第6个月站上5万辆月销层级。其中,当月出口量为33315辆,同比增长339%,国内零售量23200辆。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季度第一、二个月都会更侧重于出口,而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则主要供给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2021年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新车93.6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48.4万辆,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的51.7%。可以说,上海工厂为特斯拉的全球热销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功劳。按照目前特斯拉全球工厂的投产进程,今年上海工厂仍将承担较大的出口任务。这意味着,满负荷运转的情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也因如此,关于特斯拉在国内选址新工厂的消息甚嚣尘上。近日,甚至再次传出特斯拉将收购众泰汽车的传闻,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于3月13日凌晨发布微博回复网友称,特斯拉收购众泰汽车是“赤裸裸的假消息”。
在此之前,包括青岛、广州、重庆、合肥等地均传出与特斯拉在华第二工厂有关的“绯闻”。
今年2月12日,“辽宁发布”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 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的文章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外界解读为“特斯拉在国内的第二家工厂将落户沈阳市大东区”。随后特斯拉中国方面回应“此为不实消息”,而相关消息源“辽宁发布”也已将文章删除,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的落户再度成谜。
加速市场分化
不止是特斯拉,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底至今包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小鹏、欧拉、几何、上汽荣威等超过17家车企宣布了新能源车型涨价信息。
摩根士丹利汽车分析师此前表示:“镍的价格在一天内就上涨了67.2%,这意味着制造每台电车的平均投入成本增加了约1000美元。”镍作为电动车动力电池制造的上游关键原料,在动力电池中主要用于三元正极材料的制造。
事实上,不止是镍,新能源汽车此前已经经历了芯片短缺、锂价格上涨等原材料方面的考验。兴业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主材环节来看,电解液、正极环节价格上涨最为显著,仅2021年初至2022年2月27日,磷酸铁锂涨幅332%,电解液价格在六氟磷酸锂推动下上涨189%;三元正极材料在金属价格推动下,年内普遍上涨超100%。
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纷纷表示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提升已经很难自行消化,最终集体选择了提价。
早在2021年底,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就曾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接连释放车型涨价信号。根据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也就是说,续航大于400km的纯电车型在2022年补贴金额相较之前将会降低5400元。如果没有特殊情况,2022年也将是能够拿到补贴的最后一年。
此前,有行业内人士对于涨价后新能源车型的销量表示担忧,但从目前来看,涨价虽然引起了部分消费者对品牌的反感,却并没有影响到新能源市场中头部企业的新车销量。
特斯拉提车周期动辄4-5个月,小鹏、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主销车型的提车周期大多也需要2个月以上。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更是用销量说话。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2月共卖出新车86696辆,同比涨幅高达751.3%,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榜首;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也高达28713辆,同比增幅为48.4%。
总体来看,今年2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增长180.5%。渗透率方面,2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1.8%,较2021年2月9.6%的渗透率提升12.2个百分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9.4%;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3%。
但是,供应链成本压力对价格、品质、成本要求最为均衡的10万级电动代步车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增长限制。如北汽新能源2月虽实现了同比24.8%的增长,但销量仅为1263辆。而在5万元以下的市场中,宏光MINIEV形成的高度垄断局势很难被打破。如奇瑞QQ冰淇淋、荣威科莱威,依靠渠道也有数千辆销量,但距离宏光MINIEV有较大差距。其余车型在不具备渠道优势的情况下,缺少对宏光MINIEV的复制性。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极分化也在加剧。
如今,伴随油价飙升及新能源车型的不断成熟,具备自身优势的新能源汽车正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竞争也早已不仅仅局限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而是分割燃油车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