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筱纳
出品 | 焦点财经
董事会席位争夺成了暗流涌动的“宫斗剧”,宝能姚振华再“丢”一城。
8月4日,南玻A的一纸公告宣告了人事风波的结束,也宣告了宝能系控制权的大溃败。前海人寿总经理沈成方当选第九届董事会的非独立董事,总裁王健的董事职务则被罢免。如此一来,前海人寿和宝能系在南玻A的代表比例成了5:3,前海人寿的话语权压过了宝能系。
此次董事局的大混战可以用“宫心计”来形容,三股势力包括前海人寿、宝能系、南玻A本身之间“勾心斗角”,连股民也加入了战局,股吧中详细剖析董事会成员背后代表的势力,甚至对于投票答案如何选择,也都进行了利弊分析。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代表宝能系的总裁王健和宝能系实控人姚振华遭到了股民一致的反对,南玻A公告发出后,一位股民直言‘祝贺姚员外失去南玻A和前海人寿的控制权”。
此前媒体报道,前宝能高管透露,姚振华“不想失去”目前的资产,甚至说过“谁要吃我的肉,我就剁他”这样的狠话。不知这一次再失一个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姚振华有何反应?
董事会“斗法” 前海人寿5:3压过宝能系
8月4日,在南玻A第九届董事会选举结果已出,但还未发公告之前,不断有股民担心“是否还有变数”。
事实上,这场人事动荡从6月底持续到现在,上演了不少令外界惊讶的情节,包括股民担心的“未发公告前”的变数,此前就曾有过类似事件。
2022年6月底、7月初,南玻A公司董事张金顺、董秘杨昕宇相继辞职。关于张金顺的辞职公告,内里就有很多争议。比如宝能方面称张金顺是受到误导才提出辞职,次日公告前撤回了申请,不过最后南玻A发布了辞任公告,而董秘杨昕宇正是因为对发布公告表示反对,才在张金顺辞职公告发布后,自己也选择了辞职。
在董事席位空缺后,关于新任人选的推举上,宝能系和前海人寿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前海人寿提名沈成方担任非独立董事,并提议免去首席执行官王健的董事职务。
有趣的是,前海人寿推举沈成方,宝能却将沈成方在前海人寿的董事、总经理职务免去。而王健来自于南玻A原第一大股东北方工业公司,在宝能系“血洗”南玻A董事会后,一直被视为宝能系的代表。
前海人寿、宝能系的斗法,在7月8日,南玻A第九届董事会临时会议中有了第一次较量,候补董事议案和《关于召开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未通过,4名董事同意,4名董事反对。
业内人士分析,同意与反对的人选,刚好是这两拨势力的代表。反对票即宝能系,是程细宝、姚壮和王健、朱桂龙。
程细宝现任宝能集团、宝能城发等高管职务,对于张金顺和杨昕宇辞职说法与宝能方面一致,称张金顺要求南玻A更正不实公告,出具了律师函,且他认为杨昕宇的辞职也是非正常辞职。
7月11日,南玻A举行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的相关议案。这一次,派系斗争的氛围更浓。南玻A公告称程细宝联系不上,无法参加,程细宝反驳道,自己全程通过腾讯会议参加,多次发言,不过提议没有受到采纳。
前海人寿一心罢免王健,推举沈成方,在向南玻A董事会发函,要求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后,绕道董事会,选择向监事会提议,最终获得通过。
8月4日的公告显示,前海人寿的主张获得了支持。在前海人寿与宝能的斗争中,南玻A本身也进行了站队,选择了前海人寿,同样主张罢免宝能系代表王健,并对媒体表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前海人寿,而不是宝能那边。
宝能系控制权岌岌可危
南玻A的董事会席位大战,让外界看到了宝能系和前海人寿的嫌隙。宝能系版图四处崩塌,陆续失去对上市公司南玻A、中炬高新、韶能集团的控制权,如今甚至连核心平台钜盛华的控制权也岌岌可危。
7月底,钜盛华公布2021年债券年报,债务数字颇为惊人。钜盛华营业收入743.9亿元,净利润为-115.23亿元。负债方面,截至2021年,有息债务余额822.91亿元,对外担保总额达572.89亿元,由于金融风险导致的涉诉的金额有550.02亿元。
此前拼命加高杠杆的姚振华,体会到了苦楚。失去中炬高新控制权就是因为宝能系对外质押了股权,而现在,钜盛华也面临了类似的情况。宝能持有钜盛华67.40%股份,目前质押的比例高达67.35%。
年报直接写明,假设宝能投资集团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未按照主协议约定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的,质权人有权按照法律、法规及质押协议的约定行使质权。届时,钜盛华存在控股股东可能发生不确定变化的风险。
姚振华认为卖资产都是“别人吃他肉”,那么一旦失去核心控股平台、发债平台钜盛华,无疑是“啃掉了宝能的脊骨”。
然而宝能系实在无力回天,钜盛华的年报还透露了债权人情况,涉及37家金融机构,包括10家银行、12家信托公司、3家证券公司以及12家非银金融机构,其中平安“踩雷”最多,平安信托逾期金额达53.12亿元。
内外交困之下,8月3日,姚振华在8月董事长办公会上,提出了“保交楼”,又提到了坚决推进汽车板块重点工作,推进悠宝利、观致、BAO三大品牌产品研发。
造车究竟是“保命符”,还是“遮羞布”,随着宝能系的债务危机升级,或许很快得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