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大湾区产业空间大

南方网讯 9月17日,为期两天的第23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2020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开幕。

国内半导体知名企业悉数亮相,包括中芯国际、广州粤芯、长江存储、上海华虹宏力等。多位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科研机构代表近千人参会。对于行业“卡脖子”问题,与会嘉宾认为,国产芯片替代加速,电子产业市场巨大的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更大。

信心特殊时期的一场产业盛会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以及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驶向何方?这是本届年会讨论的重点。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表示,每当新的技术节点得到突破,将会对整个产业产生影响。“总结不同领域半导体产品的发展规律,我们会发现只要在细分产品上提前布局,保证在部分功能上实现赶超,就能获取净利润,取得成功。”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燮康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产品档次不断提升,晶圆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芯片生产面临“停摆”危机。中国有力抗击疫情,将影响降到了最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539亿元,同比增长16.1%。

“长江存储的总部位于武汉,在疫情‘封城’期间仍保持供应链的稳定。”长江存储科技CEO杨士宁在现场感谢了全国40多家合作伙伴,对未来充满信心。疫情期间,研发不停步的企业还有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据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周卫平透露,公司实现了快速量产销售,各工艺平台加速交付。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中国最早实现复工复产,这让我们从危机中看到了机会。”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及CEO陈卫的演讲屏幕上显示出两条快速的上升曲线:从2009年到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值和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增长10倍和5倍,但产值与市场规模之比仍仅为1/5。在他看来,差额正是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机遇所在。

挑战核心技术需尽快实现追赶

当前行业面临哪些挑战?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认为,目前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的高端芯片的提供商主要是IDM企业,这些企业将面临挑战,亟需突破。“但另一方面,我国在集成电路的设计领域自主性较强。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的销售统计中,超过99%由中国本地企业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表示,芯片制造是制造工艺的“极限组合”。“随着芯片生产工艺不断逼近乃至达到物理极限,在摩尔定律面临失效的半导体产业“后摩尔时代”的市场将呈现碎片化,全产业链应该协同推进。”

在集成电路产业中,有三大战略基础支柱,分别为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备和材料。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要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指出,在外界最为关注的芯片制造中,半导体设备以及关键材料又是其中最“卡脖子”的环节。

“目前我们的产业发展非常热,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投资来看,90%以上的资金都投入芯片生产之中,但是其中70%—80%的钱都花在了购买国外的设备和材料;国内在设备、材料上的实际投资占比不到5%,这是我国芯片产业中的一大软肋。”尹志尧认为,必须在设备和材料上加大投资。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芯片技术要尽早实现追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任振川说。

机遇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今年2月,广东发布了《广东省加快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久前,国务院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于燮康表示,国家和多地支持政策的接连出台,产业需求旺盛带来的市场机会,科创板为重大科技创新进行资本赋能,都是这一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他建议,应该进一步研究建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建设与产业优化布局的指标体系,充分利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内生应用市场的优势将应用驱动作为发展方向,加大企业的科研支持和研发投入力度,培育世界级集成电路企业。

半导体产业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加大,在客观上产生了“进口替代”效应,给了国产芯片更多发展空间,这对电子产业市场巨大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尤为凸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集成电路条件已经逐步成熟。”陈卫表示,2020年国内模拟芯片的产能缺口是每个月57万片。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年内,国产模拟芯片距离满足市场需求仍有巨大缺口,模拟芯片进行国产替代的空间将更加广阔,这让粤芯看到巨大的机会。

在粤芯副总裁李海明看来,粤芯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把产业上中下游串联起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日产业圈”。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芯片国产化比例提高,这对靠近终端市场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的机会。”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相对发达,加上高校资源丰富,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有较好基础。特别是随着粤芯、英诺赛科等项目的启动,既可补国内的产业短板,又能切合市场需求。

■声音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卫:

做半导体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做半导体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及CEO陈卫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半导体产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质条件。

陈卫表示,从地理位置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好,半导体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优势明显。人才方面,广州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均设立了微电子学院,加上实力强劲的澳门大学微电子学院,奠定了科研和人才培养基础。

“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知名研究所也跑到广东落地,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陈卫表示,粤芯在设备零部件研发制造上与研究所建立了很多合作项目。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粤芯在2018年3月5日项目打桩,2019年9月20日开始投产。

“18个月进度是非常快的,现在还在产量爬坡的阶段,大概接近两万片,二期也已经启动,希望明年年底量产。”陈卫表示,粤芯将以广州黄埔产业为集聚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的完整产业的生态圈,致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的第三极。

光刻机企业ASML全球副总裁沈波:

未来将持续投入中国市场

“ASML在中国已有700多台光刻机的装机,几乎所有主要芯片生产厂商都有我们的服务。我们在中国大陆12个城市有办事处或分支机构,2020年中国区有超过1100人的团队,为行业新增和培育了大量光刻技术人才。”阿斯麦(ASML)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波说。9月17日,第23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2020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在穗举行,荷兰光刻机企业ASML参会。

光刻机设备是所有半导体设备中复杂度最高、精度最高、单台价格最高的设备,也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可以说,年产值几百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支撑了年产值几千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产业,而ASML几乎主导了整个高端光刻机设备市场。

沈波介绍,ASML在中国大陆成立第一个办公室迄今已有20年,从第一台光刻机开始,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未来,ASML还将持续投入、扩大布局、培养人才,携手行业伙伴,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共同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ASML总营业收入为118.20亿欧元,同比增长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5.92亿欧元。公司毛利常年维持在40%以上,净利率在20%以上。光刻机以百亿规模撬动了千亿芯片制造产业链。

“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合作伙伴,ASML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用领先的光刻技术,帮助芯片制造商提升性能、降低成本。”ASML方面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成熟制程芯片最大市场,在成熟制程芯片的智造领域,ASML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共同推进行业创新和增长。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王彪 郜小平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10 字。

转载请注明: 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大湾区产业空间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