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黄靖斯)讯,四天之内,3家券商相关研报被监管处罚,这种频率并不多见。除兴业与国元两家与医美有关研报被处罚外,国信证券关于宁德时代的2060年业绩预测年报,也同样被监管处罚,被处罚的不仅仅是分析师,也有券商主体被处罚。
有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方面重点部署了对医美类研报的检查,这也是为何兴业与国元研报均遭当地监管局处罚的原因。
近年来,在 “颜值经济”的催化下,医美行业站上时代风口,与此相伴而生的还有“容貌焦虑”,容貌焦虑是近两年兴起的网络流行语,其大意是指在放大颜值作用的环境下,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至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明确,严打医疗美容广告制造容貌焦虑等情形。
不仅如此,同在今年8月,上交所、深交所近期已要求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中,禁止新增“医美消费金融”相关资产入池,已发行的ABS产品不受影响。
对于券商研报发布的合规性要求,监管明显趋严。今年以来,已有国信证券、国元证券、申万宏源等多家券商分析师因为研报发布合规性受罚。
国信分析师因宁德时代研报被罚
22日,深圳证监局对国信证券王XX、周XX、唐XX等3名分析师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罚单显示,上述3名分析师署名研报《宁德时代系列之二——储能篇:第二“增长曲线”的终局探讨》,对宁德时代储能业务2060年营收中枢的预测存在部分假设不够审慎,分析逻辑不够严谨的问题。
深圳证监局指出,作为该研究报告署名证券分析师,王XX、周XX、唐XX未能保证研究报告的审慎性和严谨性,对相关问题负有直接责任。依据规定,对3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对于分析师研报审慎和严谨的要求,2020年5月修订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是这样规定的:经营机构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应当秉承专业的态度,采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基于合理的数据基础和事实依据,审慎提出研究结论。
国信被罚分析师平均从业仅3年
熟悉宁德时代的投资者或许对国信证券上述研报并不陌生。《宁德时代系列之二——储能篇:第二“增长曲线”的终局探讨》一文发布于8月4日,彼时曾因大胆预测引发行业热议,甚至招来群嘲。
这篇研报观点有多大胆?在考虑诸多确定不确定因素后,该研报通过假定宁德的储能业务与动力电池业务有相似的增长势能与发育曲线,并且结合储能市场特征,得出核心结论:预计储能业务2060年将占据全球市场约15%-25%的份额,营收中枢将达到1714亿元。
来对比下宁德时代最新财务数据,2020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503.19亿元,同比增长9.9%;归母净利润55.83亿元,同比增长22.4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40.75亿元,同比增长134.07%;净利润为44.84亿元,同比增长131.45%。
对比过后,有网友直呼“40年后扶我起来看”“活久见”“怕不是神仙下凡吧”。也有投资者在股吧评论称,这是一份“天方夜谭”的研报。
有资深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通常分析师对于公司未来情况预判的时间跨度没有统一限定或标准,但预测40年后的情况,在业内实属罕见。
那么敢于做出如此预测的分析师是何背景?公开资料显示,王XX、周XX、唐XX来自国信证券电动新能源行业,目前3人从业登记状态均显示为正常。记者注意到,3位分析师平均从业年限约为3年,正式获取分析师从业资格也是近1-2年的事。
证券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王XX于2018年7月获取证券从业资格,并于2020年8月成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周XX入行时间同样是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获取分析师从业资格证;唐XX在三人中相对资历更深,2017年7月入行,2019年8月登记成为分析师。
兴业分析师因医美研报被罚
就在同一天,福建证监局也发布对兴业证券及3名分析师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直指徐XX、孙XX、东X名研报《医美行业深度:举重若“轻”,求美有方》三大不规范。
一是研究报告个别内容数据列示错误、文字表述不严谨,未准确标明个别数据出处,就同一数据的列示或预测,与公司同期发布的不同研究报告存在差异。二是存在具体判断或观点论述不够严密的情况,表现为个别具体观点分析依据不充分、以偏概全,个别行业发展趋势的结论基于一家公司的财务数据推论而出、不够严密。三是底稿未记录个别数据的演算方法与过程。
罚单指出,上述问题反映了兴业证券对该研究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到位,根据相关规定,福建证监局局决定对兴业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作为署名作者,徐XX、孙XX、东X3名分析师同样被出具警示函。
福建局要求,兴业证券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内部控制,重视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工作,切实提升研究质量和专业服务水平,且于11月15日前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监管“亮剑”医美行业乱象
事实上,兴业证券分析师因研报被罚并非孤例。10月19日,安徽证监局对国元证券及分析师李X发出两张“警示函”,处罚原因为公司行业研报四大违规问题。
通报显示,安徽证监局近期对国元证券发布相关行业研报进行了专项检查,罚单直指国元证券研报在合规问题上的四个“不”,分别是资料来源标注不明确、数据选取不够审慎、研报分析不够客观、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到位等。
基于此,国元证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李X作为该研究报告署名证券分析师,同样被出具警示函。记者了解到,李X为国元证券传媒&商社分析师,专注互联网、化妆品、游戏、影视等多领域投资研究。
据行业人士透露,兴业证券和国元证券被罚或与证监会近期针对医美研报开展的全面现场检查有关。
“容貌焦虑”引来监管关注
近年来,与“颜值经济”相伴而生的还有“容貌焦虑”,容貌焦虑是近两年兴起的网络流行语,其大意是指在放大颜值作用的环境下,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
容貌焦虑有多普遍?今年2月,有媒体面向全国2063名在校大学生关于“相貌”问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男生(9.09%)中严重容貌焦虑的比例比女生(3.94%)更高,而女生(59.67%)中度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37.14%)。
值得注意的是,“容貌焦虑”也成了医美产业链“跑马圈地”的隐形武器,相关企业不停制造焦虑的背后,也催生了血淋淋的医疗事故。消费者协会官网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其中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监管层对于医美行业乱象史无前例的严监管。
6月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其中提出,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6 月10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决定于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并发布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方案其中一项工作任务是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非医疗机构未经依法审查取得批准,严禁发布医疗广告,或以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专题(栏)、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虚假信息。券商研报也不是法外之地。
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意见稿提及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以及使用患者名义或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等医美广告乱象。
8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禁止新增医美ABS业务,医美概念股应声下跌。上交所、深交所要求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底层资产中禁止“医美分期贷款”入池,此要求仅针对新发ABS,已发行的不受影响。
9月26日,浙江省十部门联合下发《医疗美容乱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决定从9月至12月联合开展医疗美容乱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与往年不同,本次整治不仅是非法医疗美容行为的查处,而是涵盖“容貌焦虑”等非法医疗美容广告宣传、医疗美容器械网络销售、违法医疗美容贷等涉及非法医疗美容全链条、全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处。
研报合规质控问题仍是行业短板
分析师研报不规范侧面也反映出证券公司对报告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的缺位。
9月23日,证券业协会在“证券公司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经营情况统计”中也特别强调了分析师研报的质控问题。协会指出,行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短板,如部分公司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人员占比较低,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环节管控薄弱。
协会指出,为提升研究服务能力,在管理层面,各公司应健全相关工作流程,配备充足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对于分析师个人,应加强相关研究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加强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平,打造自身的研究品牌。
近日,上海证监局向辖区内券商下发《关于规范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自媒体工具开展业务活动的通知》,也重点提及完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员工自媒体展业行为;优化监控方式,有效发挥日常监控作用;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合规执业教育等三点措施。
而对于券商研报发布的合规性要求,监管明显趋严。今年以来,除国信、国元证券外,还有申万宏源、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分析师因为研报发布合规性受罚。
6月,上海证监局发布的有关监管处罚决定显示,因违反公司研究报告发布的审核流程,申万宏源研究所信息化研究部主管、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执行总经理刘洋被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