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得益于高精尖航空装备的快速放量和军工板块整体的强势拉升,聚焦于高端碳纤维市场的中简科技,股价有持续走强的态势。但自2019年上市以来就在新材料风口中迎风飞翔的中简科技,今年业绩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
01“专精特新”小巨人对军事飞机有了解的投资者们多少都听说过美国的几款主流战机,但对于美国战机用料可能鲜有了解,而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可是享有非常响亮的名号——21世纪的黑黄金。
以美国 F-22 和 F35 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达到 24%和 36%,B-2 隐身战略轰炸机用量占比超过了 50%,“全球鹰”无人机用量超过65%的碳纤维材料,X-45C、X-47B、“神经元”、“雷神”上都运用甚至超过 9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我国的目前尖端战机歼-20机身中也超过27%的部件需要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919机身中也有12%使用了该种材料。素来以速度著称的F1赛车,车身大部分结构都用碳纤维材料,同时顶级跑车的一大卖点也是周身使用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质量不到钢的1/4,但拉伸强度却是钢的7-9倍,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高端的碳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高精尖领域的装备制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装备的重量!
碳纤维市场也有高端和中低端之分,主要取决于碳纤维的强度等级(T)和韧度等级(M)。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性对碳纤维的等级要求很高,因此属于高端碳纤维的主要应用市场,低强度/韧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则更广泛的应用于生产风电叶片和休闲体育领域中。
事实上,大部分应用场景只要使用T400级别的碳纤维就可以满足性能要求,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则需要用到T700级以上的级别的碳纤维。
图源:招股说明书
今天的主角中简科技,成立于2008年,聚焦于研发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端碳纤维的稳定批量供应商,被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技术团队可以说完全掌握了设计、工艺、控制综合等碳纤维制造核心技术;2012年研发的ZT7系列(强度略强于T700)碳纤维通过航空领域实验验证,开始稳定批量供应,一举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战略封锁;2018年T1100碳纤维技术(目前全球最高级别的碳纤维)取得突破性进展,具备了工业化生产能力;2019年在创业板上市至今,市值已经突破两百亿。
“碳中和”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加强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这必然离不开新能源中的光伏、风电叶片、汽车轻量化等,而这些低碳零部件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碳纤维。
除了行业整体之外,“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的技术认证,推动国产大飞机与支线客机的系列化发展。而这个领域,正好是中简科技持之以恒、重点深耕的领域。
根据预测报告,我国对碳纤维需求在2025年将可能达到8万吨,而目前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仅为1.85万吨,同时我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渗透率仅为3.5%,远远低于国际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15.4%。
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和双重的利好政策形成的巨大反差为聚焦碳高端纤维行业的中简科技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同时,其作为国内最先进战斗机歼-20碳纤维唯一的供应商,随着规模化量产能力的稳步实现,中简科技长远发展将十分值得期待。
下面我们看一下中简科技最新一季度的基本面表现。
02产能瓶颈难以突破,不太好看的业绩表现1.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中简科技2021年三季度营业收入3.00亿元,较2020年三季度增加0.40亿元,销售收入单季同比增加8.32%;2021年三季度毛利润2.36亿元,较2020年三季度增加0.18亿元,但毛利率占比78.70%,下滑5.15个百分点,降幅6.14%;
图源:「财报罗盘」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分析系统
三季度核心利润1.53亿元,较2020年三季度增加0.13亿元。但整体来看,中简科技核心利润率50.84%,与2020年三季度相比,核心利润率下滑2.70个百分点,降幅5.05%,经营活动盈利能力降低。核心利润率降低主要源于毛利率的降低。
图源:「财报罗盘」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分析系统
2. 应收账款
2021年三季度中简科技核心利润获现率3.48%。较2020年三季度48%核心利润获现率,变现能力堪称“大变天”,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简科技对于下游用户议价能力减弱导致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
图源:「财报罗盘」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分析系统
从商业债券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中简科技三季度的商业债权4.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亿元,规模快速扩张,同比增长达到27.75%。应收账款快速增加导致占比达66.37%,同比增加6.51个百分点。
应收账款的产生主要由于赊销为主的销售模式,与2020年三季度相比,赊销规模扩大了1.01亿元,应收账款占比明显提高,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高达48.6%,变现速度严重下滑,而同期光威复材(光威复材生产的部分 T300 级、T800 级、M40J、M55J 高性能碳纤维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他产品主要分布于风电、体育休闲等工业领域,属于军民两用的企业)应收账款占比14.1%,周转率为5.89次,应收账款占比接近光威复材的3倍,而周转率却不足光威复材的1/5。
从数据表现上来看,中简科技坏账损失风险确实非常高。但是考虑到通威复材的市场更多的集中于民用的低端碳纤维市场,只有部分的航天级碳纤维市场,其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而占比低于中简科技,也是在情理之中。
同时由于中简科技前五名客户(合并口径)的销售收入构成了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绝对占比(均超过95%),这些客户构成主要为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正常情况下信用都比较良好,虽然不付货款的可能性相对很低,但是往往要拖很长一段时间的货款。
3. 存货
中简科技三季度存货规模0.28亿元。较去年同期存货减少502.54万元,规模有所收缩。存货周转率10.64次,上年同期存货周转率15.86次,周转率下滑严重,却仍高于同期光威复材的存货周转率5.74,整体而言中简科技的存货还是存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图源:「财报罗盘」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分析系统
明明处于存货供不应求的状态,产能也已经超负荷利用,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存货周转率下降的情况呢?
这和中简科技主要客户从事航空航天类产品生产有一定关联,此类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通常与中简科技约定质量标准和检验条件,主要客户只有在产品复验合格或者约定的质量异议期满后,中简科技才能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并将存货结转为成本。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简科技的存货周转率会下降了,反过来想,存货周转率的下降是因为向客户交付的产品数量增加而成本不能及时结转导致的,也正表明销售和交付量其实是上升的。
4.研发费用
中简科技三季度研发投入0.27亿元,较去年同期研发投入增加731.65万元,占营业收入8.99%,同比增加1.4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基本稳定。但相比较于光威复材三季度发生的1.51亿元的研发费用,中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光威复材研发投入的1/5。
图源:「财报罗盘」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分析系统
光威复材作为目前中简科技在高端碳纤维市场最有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目前也基本实现了T800级别产品的小批量稳定供应,其在研发上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挤压中简科技高端碳纤维市场的能力可能正在慢慢形成。
03想象空间巨大,产能真心跟不上1. 前景广阔,想象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碳纤维在需求端仍以进口为主,虽然国产碳纤维占比不断提升,从2016 年我国进口碳纤维占总体需求量的 81.6%,下降至2020 年的 62.1%,但可以看出进口占比仍非常巨大,尤其在高端碳纤维市场一度被美、日、德企业扼住了咽喉的情况之下,国产化之路还很漫长。
从中简科技的发展战略中可以知道,其主要针对是航空航天需要的高性能碳纤维市场,所生产的产品频谱覆盖的也基本都是T700以上级别,定位十分清晰,基本放弃了休闲体育和风电扇叶中的低端碳纤维市场。
一方面是国产军机战斗性能提高的需求迫在眉睫。从国内外军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对比中可以看到,我国军用飞机碳纤维用量显著低于国外。在当下大国博弈的时代大背景下,军事实力的提升,必然催促着军用飞机的迭代更新,对更高性能要求的新型军机的需求都为我国未来航空航天碳纤维的发展预留了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方面是国内民用飞机商业化过程中降本增效的需求不断提升。而且民用飞机高性能碳纤维应用比例同样远低于国外,我国国产商用 C919 大飞机复合材料用量仅约 12%,而波音 787 复合材料用量已经占到 50%。目前 中简科技C919 订单也已突破千架,按单架空重 42 吨计算,则 C919 带来的复合材料需求接近5000吨。加上中国商飞正在联合俄罗斯研发CR929宽体远程飞机,CR929 客机复合材料占比按计划将高达 50%,这同样能为国产碳纤维带来巨大需求空间。
行业景气,订单也拿到手软。今年7月14日,中简科技签订一份重大销售合同,与下游客户签署价值6.36亿元的销售合同,这份合同价值是去年签订大额金额合同的2.4倍,足足是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的1.63倍。
2. 批量生产能力不足
不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高端碳纤维的需求都是无需质疑的,但是作为国内屈指可数能够稳定生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的企业,中简科技在ZT9系列(T1000/T1100级)上仍然无法实现稳定的批量生产(目前国内没有企业可以稳定批量生产ZT9系列,ZT9系列主要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等领域的主承力结构件,是目前碳纤维市场上的最高等级)。尽管行业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需求加速膨胀,但是中简科技的产能却远远跟不上市场成长的速度。
就ZT7系列而言,中简科技现有一条设计产能50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改进,虽然其产量已超过100吨/年,产能利用率超过100%。
而中简科技的千吨级规模氧化碳化生产线已于2020年转固,在今年11月1日中简科技宣布千吨线已具备稳定批量生产相关产品的能力,将根据与客户的交付计划及其他相关生产任务逐步释放产能。
但2020年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就达到了1700吨,中简科技所能提供的产能不到1/10需求。这样长期产能的严重不足,很可能给目前中简科技最大的竞争对手--光威复材创造切入机会。
光威复材虽然目前仍以供应T300级别的碳纤维为主,但从光威复材的绝对研发投入可以看到,高性能碳纤维正在逐步发力,目前也基本实现了T800级别产品的小批量稳定供应。加上光威复材在低端碳纤维市场良好的市占率和市场敏感度,能够给其提供充分的现金流和技术人才支持,如果光威复材在研发上取得突破进展,可能会对中简科技的市场份额产生一定影响。
04价格虽合理,市场却热不起来一方面北上资金并没有太大动作,基金持仓数量也从二季度的84家下降到三季度13家,资金纷纷逃离。
图源:「市值罗盘」股票智能投研评级系统
但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多重利好,产能逐步释放,技术壁垒高企,研发周期长,国内高端市场几乎没有同等实力的企业,市场前景可稳定预测的情况下,目前中简科技的估值处于合理水平,虽然需要考虑中简科技在完成1亿股票定增之后,其股价可能发生一定的波动,但长期看来其前景发展将十分可观。
结语
总体来说,中简科技今年的业绩表现相较于与2020年略有逊色,和同行业龙头光威复材相比,基本面数据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考虑到中简科技的产品定位和客户重心基本集中在高端碳纤维领域,这些指标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其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
在中简科技的千吨线正式投产之后,企业绩瓶颈短期内将会被突破,随着1500吨产能线在4年后的投产,新成长动力的注入,中简科技的那一天才更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