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派健康递交赴港IPO申请,是“肿瘤临床试验管理领跑者”还是

记者|黄华

编辑|谢欣

随着移动互联网、AI为代表的数字科技逐步渗入医疗领域,医疗大数据的价值迅速得到了产业界和投资界的重视。在这股风潮下,8月6日,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企业思派健康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及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思派健康递交赴港IPO申请,是“肿瘤临床试验管理领跑者”还是

天眼查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思派健康经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F-PrimeCapital、斯道资本、时代资本、平安创投、IDG资本、中电中金、双湖资本等,披露的累计融资约人民币35亿元。当前,腾讯实体持股为27.67%。

官网资料显示,思派健康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包括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品福利管理(PBM)及供应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PPS)。不过,讲医疗大数据价值故事的公司,思派健康并不是唯一一家。那么,思派健康的特色又在哪?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营收在近三年增长迅速(具体情况如下图)。2018年-2020年,该项数据达1.33亿元、10.39亿元、27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营收为7.65亿元,同比增长64.7%。

其中,PRS和PBM业务占据了思派健康营收的大头,2018年-2020年间,该公司前述两大业务板块合计收入,1.32亿元、10.37亿元、26.6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99%、99%、98.8%。但这两个板块的毛利较低。

思派健康递交赴港IPO申请,是“肿瘤临床试验管理领跑者”还是

虽然营收一路飞驰,但该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具体情况如下图)。2018年-2020年,其除税前亏损额为2.42亿元、5.96亿元、10.41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其亏损飙至15.73亿元。财务数据显示,随着公司扩充业务,其经营开支正在持续增加。前述4个时期,该公司销售成本为1.23亿元、9.57亿元、25.13亿元、7.14亿元。

思派健康递交赴港IPO申请,是“肿瘤临床试验管理领跑者”还是

对于亏损问题,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示,“倘我们的收益增长率不高于开支增长率,我们可能无法实现及维持盈利能力。我们日后可能因各种原因而产生大量亏损,其中许多原因可能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

与其他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公司相比,思派健康的一个特征是其在肿瘤领域较专注。2020年,按收入计算,其在肿瘤SMO(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市场排名第一。这也意味着,在其众多药品临床试验管理项目中,必然包含众多肿瘤管线产品。然而,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正是我国监管层当前重点关注的对象。

7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一份《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过去10年,肿瘤药都是研发热点。而今,随着政策对肿瘤药物临床研发要求的提升以及行业对“不扎堆”的呼吁,肿瘤赛道在长远范围内回归理性是发展趋势。由此,作为主营业务涉及肿瘤临床试验管理的公司,思派健康该板块压力不会小。

对于前述风险,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该等法规使我们的PRS服务面临更高的要求,且该等法律法规的解释及应用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我们的经营和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近年来,在该公司的营收构成中,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逐步增加,招股书显示,其PBM药物于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实现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40.9%、83.1%、91.9%及92.1%。

看上去,自称医疗科技、大数据公司的思派健康似乎也免不了走上“卖药”的老路。

另一个风险点在于,该公司的业务布局涉及临床试验、药物销售、医疗保险等。在公司官网上,其保险业务包括补充医疗保险、高端医疗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险等。此外,其还有体检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

而如此的业务布局,虽然能更广阔的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业务发展并不聚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02 字。

转载请注明: 思派健康递交赴港IPO申请,是“肿瘤临床试验管理领跑者”还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