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敏
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这对国内物价有何影响?通胀真的会来吗?
输入型通胀压力可控且影响有限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此影响,国内有色、能源、农产品等价格指数涨势也较为明显,从而带动PPI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P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1月扩大1.4个百分点。PPI同比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环比连续4个月正增长。
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分析称,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也不平衡,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他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输入型通胀压力可控,大幅推升CPI同比的概率较低。”
国内PPI持续回升,除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外,还缘于国内需求的恢复以及翘尾因素回升。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之后工业生产加快,需求恢复带动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3月份之后,PPI翘尾因素由负转正并逐渐上升,也将抬升PPI同比涨幅,未来PPI回升势头仍然较强。
PPI上涨难以向CPI传导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国内传导,对CPI有何影响?PPI上涨是否会传导至CPI?
郑后成分析说,国际油价对CPI的直接影响仅限于交通工具用燃料及水电燃料,二者在CPI中的占比不高,并不会在根本上影响CPI同比的走势。
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构成来看,主要包括食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等。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指出,从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我国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的供给能力比较强,工业消费品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从服务价格来看,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疫情发生后,服务业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中。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显现,服务业供给会逐步增加,服务业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今年CPI可能不太会受到PPI上涨的影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CPI更加接近终端消费,PPI到CPI的传导链条偏长,终端商品可能难以加价。
猪肉价格回落拉动CPI下行
CPI占比权重中,食品价格是大头,而食品价格占比权重中,猪肉价格又是大头。可以说,猪肉价格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CPI走势。
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猪肉价格同比、环比都出现了下降。同比下降14.9%,降幅比上个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价格则由1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
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回落。据商务部监测,3月15日至21日,全国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36.8元,比前一周下降2.3%,比年初下降19.3%。农业农村部表示,3月至4月是猪肉消费淡季,预计猪肉市场价格还有下降空间。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根据对生猪生产大县的监测数据,生猪出栏和存栏都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未来随着生猪生产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在郑后成看来,随着生猪产能上升,猪肉供求矛盾得到很大缓解,目前猪肉平均批发价已经跌破前期震荡区间下限,在去年高基数影响下,预计今年猪肉价格同比大部分时间都将处于负值区间。
全年CPI有望控制在较低水平
今年政府设定的CPI控制目标为3%,较去年的3.5%有所下调。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称,将CPI预期目标下调,说明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CPI中,食品价格占比很高。近年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有保障,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有利于物价保持稳定。”他强调。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昨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运行稳定有基础、有条件,粮价大幅上涨的支撑条件并不充足。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刘刚认为,受生产、流通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后期国际粮价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效应相对有限。”
诸建芳预计,今年CPI仍会保持相对低位,全年均值不会超过1.5%。PPI在第三季度末将出现下降,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减轻,因此货币政策或难有明显的收紧动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