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奀国 实习记者 刘静 报道
美年健康依然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
8月30日晚,美年健康发布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25%;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45.83%,亏损有所缩窄。另外,现金流净额为-2.89亿,同比增长60%。
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年健康正开业的体检中心共607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263家,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铭”、“奥亚”、“美兆”四大品牌。
美年健康,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体检机构,曾稳坐大健康市值第一股,受到阿里、 明星公募基金的加持,如今,受前期规模扩张、商誉暴雷影响,美年健康利润连年为负,两年半亏损近20亿,尤其是目前美年健康依然头悬40亿的商誉巨雷,警报依然未缓解。
今年1月,美年健康股价一度涨至20元,总市值达到788亿,其后股价跌跌不休,截止9月1日,美年健康收报收于7.37元,总市值为288亿,较高点跌幅达到63%,缩水500亿。美年健康究竟何时能扭亏为盈?!
美年健康为何盈利难?
今年上半年,美年健康遭遇多重风波,持续亏损,股价跌跌不休、人事动荡。
今年6月,美年健康一日发布两则公告,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江维娜等两位高管辞职,此前美年健康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宁毅同样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美年健康董事、总裁徐可等辞去公司总裁的职务。
几乎同时,美年健康还发布了《关于公司拟向实际控制人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拟向实际控制人俞熔借款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以满足"日常经营及战略发展需要"。向关联方借款,显示了美年健康的资金紧张局面。
从半年财报来看,美年健康的资金紧张局面并没有缓解。
美年健康的中报显示:截止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为12.3亿,较去年同期下降大幅减少12.79%,短期借款为12.6亿,同比增加12.56%,公司账面现有的货币资金尚不足以覆盖短期借款。
2020年,美年健康全年营收78.15亿元,同比减少8.33%,扣非净利润为负6亿,这是公司继2019年亏损8.69亿元之后的第二次年度大亏损,累计亏损近15亿。
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4.2亿,两年半亏了近20亿,当下,美年健康的业绩依然难言乐观。
从上半年报财报来看,营业收入33.77亿,同比增长85%,成本高达24.08亿,同比增38%,毛利率28.69%。
这几年,美年健康的毛利率逐年下滑,2018年-2020年,公司毛利润分别为47.56%、43.81%、37.05%,同比增加1.28%、-7.88%、-15.43%。直到今年上半年跌破30%。
目前,美年健康的营收模式变化不大,体检收入依然是绝大部分收入来源。2020年美年健康的年报曾披露,其客单价为506元,较上一年仅增长1%,客单价变动极小。
另外,与公立医院或大型医院对比,美年健康缺乏一定的留存客户的能力,因为如果患者体检完之后需要住院治疗,则美年健康则不能提供后续一系列的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客户之间缺乏粘性。
事实上,这不是美年健康提高医生水平或者增加体检门店的数量就能解决的问题,营收单一、客户单价低,这是美年健康生意模式的缺陷。
目前,美年健康依赖的是重资金模式扩张,不停地扩张开店,这会导致其房租成本高企,2020年财报曾披露,美年健康的营业成本中房租物业占到了14.73%,这无疑会抬升其成本。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年健康研发投入2524.55万元,同比增长43%。美年健康表示,公司持续进行创新升级,陆续推出新产品。包括胶囊胃镜、S9大肠癌无创早期筛查、血管健康套餐、脑健康套餐等技术领先的高端体检项目。此外,美年健康推出血管健康套餐,包括超声检查、生物标志物、冠脉CT、基因检测等项目。
另外,美年健康表示,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进一步丰富体检服务内涵,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的超声影像检查,以及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等领域。
从公司的规划来看,美年健康依然离不开体检,只不过增加了些新的产品、新技术而已,对业务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其业务模式构筑的护城河,而护城河往往来源于无形资产、客户转换成本、网络效应以及成本优势等,从这个维度上说,美年健康尚不具备这条护城河。
体检这个活,一般医院都能干,尤其是公立医院依托其丰厚的医疗资源,反而能干得更好。对美年健康来说,缺乏真正的护城河,自然难以获得高溢价高估值。
依然有40亿的商誉巨雷
目前,美年健康最大的问题恐怕是商誉,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6年,到2011年,自建门店只有13家,在千帆竞发的体检产业里排不上号。
2015年,美年健康以55.43亿作价成功借壳江苏三友进入A股市场,借着资本市场的翅膀走上快速扩张之路,一路买买买,体检机构很快坐上国内头把交椅,被称为市场"体检第一股"。
2016年,美年健康以26.97亿元的价格收购慈铭体检72.22%股权;2017年,美年健康以1.53亿元收购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相应股权;2018年,美年健康公司以1.17亿元收购了德阳美年等5家公司相应股权、又以3.58亿元收购了武汉美年等14家公司相应股权;2019年,美年健康以3.47亿元收购了西宁美年等19家公司相应股权、又以1.28亿元收购了安徽诺一51%股权。
在快速跑马圈地,美年健康业绩表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美年健康营业收入由21.01亿元增长至84.58亿元,净利润由2.6亿元增长至8.21亿元,完成了业绩对赌。
但另一方面,大规模收购积累了商誉,2020年年度报表,美年健康收购了89家公司的股权,形成了53.67亿元的商誉。而在2015年,美年健康的商誉余额仅4.17亿元。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年健康在2015年收购的慈铭体检2020年末存在30.12亿元商誉,2020年,美年健康对慈铭体检商誉减值准备计提了2.94亿元。
最新中报数据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年健康的商誉账面价值为40.08亿元,并表示,商誉不做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另外,中报还披露:美年健康的控股子公司慈铭体检今年上半年营收7.3亿,净利润为负5417万。也就是说,当年巨资收购的慈铭体检亏损5000多万,拖累了公司业绩。
在美年健康高光时刻的2019年,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入股美年健康,以 9.39%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其与一致行动人杭州信投合计持有公司 14.39%股份。此外,阿里旗下云锋基金控股的上海麒钧以 5.10%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但是,当一家企业的能力支撑不起野心的时候,所有的路都是"弯路"。当初美年健康过去疯狂的并购,未能增厚业绩,反还带来了畸高的商誉,同时面临着业绩滑坡、财务费用、负债的攀升等系列问题。加上体检受到疫情影响大,至今美年健康也没有完成其承诺的1亿人次的服务量。
美年健康经历业绩持续暴雷、利润大幅亏损之后,"大金主"阿里似乎开始对其失去信心。
2020年11月4日,美年健康公告称,阿里网络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合计539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794%。 美年健康遭阿里减持期间,股价连续跌停,一周跌超29%,市值缩水近200亿元。
除了阿里跑路,明星基金也不干了。
2020年,陆续有些明星基金持续加仓美年健康。到今年一季财报,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持有1.88亿股,占流通股本的4.9%;董承非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持有1.22亿股,占流通股本的3.2%,当季新进3104万;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张坤)持有1.07亿,占流通股本的2.79%,当季新进540万。
但二季度,明星基金经理也跑了不少。二季度财报显示:张坤已大幅卖出780万股, 持股数量仅为1.8亿。根据此前易方达中报披露: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持股数为1.8亿,总市值仅为16.4亿,相比于一季度28.9亿,缩水12.5亿(其中部分属于减持)。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二季度数据已不见美年健康的身影,大概率已经斩仓离场。
这两年,美年健康商誉爆雷、业绩连年亏损,再加上阿里减持、基金跑路,在经营没有多大起色之下,美年健康要实现扭亏,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本文由《赣商》杂志旗下新媒体·洞见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