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一旦成功上市,意义不仅限于公司本身,对整个影视行业也将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文 | 曹玮钰
来源 | 投中网
博纳影业,很多电影开头都会出现的名字。
作为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佼佼者,博纳影业在影院复工后一个月之后,再次向A股发起了冲击。
2020年8月24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博纳影业的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博纳影业拟通过深交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新股不低于12217.9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博纳影业此次募集金额约为14.25亿元。其中,约6.05亿元用于电影项目,拟投资8部影片,约8.2亿元用于博纳电影院项目,主要包括装修、银幕、座椅、还音设备、放映设备、集成系统、办公设备及辅助设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博纳影业的资本之路十分曲折。早在2010年,博纳影业就曾成功登陆美股纳斯纳克,却因市值表现不佳而私有化。2017年,博纳影业冲击A股,却不想遭瑞华事件“拖累”,上市之路再遭折戟。
如今,博纳影业在电影市场低迷时刻再递招股书,足见其对回归A股的迫切。
疫情期间仍盈利,全年营收预计降三成
影院复工一个月后,博纳影业递交了一份长达711页的招股书。
从财务来看,博纳影业的业绩表现比较稳健。根据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博纳影业分别实现营收19.97亿元、27.84亿元、31.16亿元,同期净利润也在稳步增长,分别为1.99亿元、2.64亿元、3.1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56亿元、1.76亿元。
目前,博纳影业的主营业务为电影的投资、发行、院线及影院四项业务,其中投资、发行和影院业务几乎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以2019年为例,影院业务、投资业务和发行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57亿元、9.8亿元和9.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7.14%,31.45%和30.84%,而刚刚起步的院线业务占比仅为0.77%。
比较难得的是,在电影行业几乎全线停工的2020年上半年,博纳保持了正向的盈利数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1至6月,博纳影业实现营业收入7.55亿元,营业利润为5836.31万元,净利润为2680.06万元。
利润数字虽小,但与同行相比,博纳影业的表现已经相当抢眼。以万达电影为例,其半年度业绩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高达约15.67亿元,同比下降398.81%。
不可否认,疫情对电影行业的业绩打击依然巨大,博纳影业在招股书中也对业绩预期进行了下调,预计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7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44.03%。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疫情暴发以来,影院作为密闭性人员密集场所首当其冲,博纳影业也遭受重创。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其影院收入仅为4129.01万元,同比骤降92.74%。
博纳影业却在影院业务方便加快了布局的脚步。此次上市募资超过半数资金将用于电影院项目,这与2017年博纳影业冲击A股时计划一致。无独有偶,2020年以来,万达电影、金逸影视、横店影视等均在加码扩张,其中万达电影更是募资约40亿元用于新建影院项目。
有观点认为,内容创作、影院体验和院线密度是电影行业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构建院线网络也是博纳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2020年影院的亏损主要受到疫情冲击,随着疫情的回稳,影业的供给和消费依然不是问题。
主旋律商业大片“爆款制造机”
回看博纳影业的发展史,堪称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重要样本。
1999年,适逢电影行业国企改制,一位叫于冬的年轻人离开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这便是博纳影业的前身。
2002年,博纳成为第一家获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公司。在那个电影资源垄断在国有制片厂的年代里,这张许可证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制片权从制片厂扩展到民营公司,后者被允许独立拍片,另一方面,政策允许民营公司发行国产影片。
对创业初期的博纳影业而言,与香港影坛的深度绑定是一个鲜明的标签。2001年,博纳文化成功发行由香港影人文隽制片,梁咏琪主演的小成本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自此与香港影坛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和香港电影的双赢合作,帮助草创时期的博纳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与此同时,依靠发行起家的博纳逐步拓展了业务版图,开始涉足电影制作。2005年,博纳参与制作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内地导演黄建新执导的《求求你表扬我》,另一部则是与香港寰亚合作,由人气歌王周杰伦主演,占据了90后青春记忆的电影《头文字D》。
自此,博纳影业一战成名成名,一度被外媒冠名“中国的米拉麦克斯”。
之后,博纳影业迎来了电影制作的一个巅峰。2007年,博纳和“老朋友”香港寰亚联合制作了《投名状》,一举在内地拿下超过2亿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三名,甚至将《蜘蛛侠3》、《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等好莱坞大片甩在身后。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香港电影的走低和更多竞争者的入局,博纳不可避免地“由盛转衰”。之后的古装巨制《赤壁(下)》和《花木兰》并没能延续《投名状》的辉煌,最终以亏本收场。
经历了2010年到2013年的沉寂,博纳终于在2014年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这一年,博纳与香港电影人合作的《智取威虎山》、《澳门风云》以及《窃听风云3》都实现了盈利。其中《智取威虎山》表现尤为突出,招股书显示,该片的成本约为4800万元,但在2014年和2015年总计贡献约为2.26亿元的收入,这意味着这部电影的投资回报率接近500%。
值得注意的是,《智取威虎山》不仅让博纳名利双收,也让博纳摸索到主旋律大片商业化的的新路线。之后的《建军伟业》、《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影片,均为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这也成了博纳最具特色的电影资本。
2019年,中国建国70周年之际,博纳影业推出“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机长》、《决胜时刻》、《烈火英雄》,在中国电影市场赚足了眼球。最新抗疫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以钟南山院士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医生》也花落博纳。
成立20余年,博纳影业已经在中国影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招股书显示,博纳影业累计出品影片超过250部,其中有10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67部影片票房超过1亿元,累计总票房超过350亿元,《十月围城》、《龙门飞甲》、《桃姐》、《明月几时有》、《一代宗师》、《湄公河行动》、《无双》及《地久天长》等影片在中外各大电影节斩获多个奖项。
明星股东云集,“后悔美股上市”
不同于业务上的春风得意,博纳影业的资本之路十分曲折。
早在2010年,博纳影业就曾登陆美股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影视公司,一时风光无二。
然而,热闹过后便是无尽的沉寂。在美上市后,博纳影业的股价表现颇为疲软,市值一直在40亿元左右徘徊,同一时期,“对手”华谊兄弟市值近400亿元,光线传媒约370亿元。
“后悔美股上市,美国投资人眼中只有好莱坞。”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在采访直言。
2014年,《智取威虎山》在国内市场口碑票房双丰收,公司股价却在纳斯达克一跌再跌,于冬的“不甘心”彻底被点燃。2015年,博纳影业宣布启动私有化。次年,博纳影业从美股退市,踏上A股征途。
博纳影业回归A股的道路也颇为不顺。2017年,博纳影业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同年,影视行业因“阴阳合同”事件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国内对影视资产并购上市的审查愈发严格。2018年,开心麻花、新丽传媒、华视娱乐和力辰光等多家影视公司陆续暂停或放弃已经提交的IPO进程。
“博纳不借壳,不走捷径,就老老实实排队IPO。”彼时的于冬曾公开表示。
然而苦苦排队两年后,2019年7月,博纳影业IPO的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却所因财务造假事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受该事件影响,博纳影业IPO审核状态变成了“中止审查”。
相较于上市曲折,博纳影业的融资则顺利的多。
翻开博纳影业的股东名单,多位影帝、影后的名字位列其中,堪称星光熠熠。黄晓明、张涵予分别持股0.31%,章子怡持股0.19%,陈宝国持股为0.13%,黄建新持股为0.06%,韩寒持股0.06%,毛俊杰持股0.03%。
博纳影业背后的资本方亦十分庞大。
早在博纳影业私有化之际,就已经有多家资本支持的身影。阿里、腾讯、中信证券、复星、软银赛富等资本均在豪华买家天团之列,博纳影业以普通股每股27.4美元或美国存托凭证ADR每股13.7美元的价格实现私有化。
2016年,完成私有化的博纳影业宣布了高达25亿元的A轮融资,阿里影业、腾讯领投,中信证券金石基金、普罗资本、中植企业集团、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银行、新华联集团、力合股份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参投。
招股书显示,本次上市前,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直接持有博纳影业25.60%的股份,并通过影视基地及西藏祥川持有博纳影业共计2.43%的股份,合计控制博纳影业28.03%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机构股东方面,中信证券约合计持有13.28%的股份,拉萨水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约持有9.57%的股份,阿里通过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约持股7.72%,腾讯通过其产业基金全资子公司林芝腾讯持股约4.84%,赛富通过宁波兴证赛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约持有4.85%,中植系下浙江中泰创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11%,深圳茂业集团约持股1.94%,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约持股1.88%等等。
在电影行业遭受重创的2020年,备受资本青睐的博纳影业一旦成功上市,其意义恐怕不仅限于公司本身,对整个影视行业而言,也将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